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总结克罗恩病肛瘘的临床特征,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识别克罗恩病肛瘘。探索英夫利昔单抗(IFX)联合引流挂线治疗克罗恩病肛瘘时促进瘘管愈合的方法和拆线时机。方法:为分析克罗恩病肛瘘临床特征,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在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肛肠科首次收治住院的139例克罗恩病肛瘘患者的临床资料。为探索克罗恩病肛瘘拆线时促进瘘管愈合的方法和拆线时机,观察了拆线时局部注射高浓度葡萄糖对克罗恩病肛瘘的疗效以及诱导治疗结束时拆除引流皮筋的疗效观察。为观察拆线时局部注射高浓度葡萄糖对克罗恩病肛痿的疗效,前瞻性收集江苏省中医院肛肠科于2015年12月至2017年3月期间收住入院的46例CD肛瘘患者,分为试验组21例和对照组25例,试验组患者接受拆除引流挂线+IFX+高糖局部注射治疗,对照组患者仅接受拆除引流挂线+IFX治疗。于治疗前,以及IFX治疗第6、14、22和30周为观察时间点,检测2组患者的实验室指标,并评估BMI、克罗恩病活动指数评分(CDAI)、肛周克罗恩恩活动指数评分(PDAI)及临床疗效。为观察诱导治疗结束时拆除引流皮筋的疗效,选取江苏省中医院肛肠科2015年88至2017年6月收治的30例接受IFX联合引流挂线的克罗恩病肛瘘患者,入院后实施肛瘘的橡皮筋引流挂线,术后1周内开始IFX规范治疗,均在第3次IFX治疗后拆除引流皮筋,采用重复测量方法,评估患者的临床症状、肛周表现、实验室指标、瘘管闭合情况。结果:139例患者中男女比约为3.3:1.0,诊断年龄(2888)岁,47.5%患者的肛瘘出现现先于CD诊断。有肛周手术史和药物治疗史的患者分别占64.7%和74.1%。病变部位中中回结肠型占49.6%;疾病行为中炎症型(B1型)和狭窄型(B2型)分别占51.8%和41.0%;复杂肛瘘占90.6%;31.7%的患者合并肛门直肠狭窄。46.0%的患者存在腹泻的症状,单纯纯肛周病变占29.5%。54.0%的患者的BMI异常,64.7%的患者的CD活动指数((DAI)处于活动期,94.2%患者的肛周病变活动指数(PDAI)处于活动期。53.2%的患者的红细胞沉降率(ESR)高于正常值。139例克罗恩病肛瘘中44例(3117%)伴发肛门直肠狭窄。单因素分析显示:CDAI、病变部位、年龄是克罗恩病肛瘘发生肛门直肠狭窄的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CDAI轻度(OR=3.908,95%CI:1.151-13.268)及中度(OR=7.399,95%CI:1.993~27.468)、年龄(OR=1.061,95%CI:1.0099~1.116)是CD肛瘘发生直肠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对拆线时局部注射高浓度葡萄糖注射液的观察,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管是在试验组还是在对照组,两组CD患者的ESR、HB、PLT等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均降低了CDAI、PDAI的评分。两组的WBC在第30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RP、ESR、HB、PLT、BMI、CDAI、PDAA组间效应、组间时点交互效应无统计学差异(P>0.05),时点效应有统计学差异(P<0.05)。IFX治疗第14、22及30周时,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对诱导治疗结束时拆除引流皮筋的疗效观察,WBC、CRP、ESR、HB、PLT、BMI、CDAI、PDAI在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BC、CRP、ESR在拆除皮筋(第6周)后一定时间会出现反弹;克罗恩病肛瘘在第14周闭合率为53.3%,临床疗效第14、22、30周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肛瘘患者的发病年龄轻,男性多于女性,以回结肠型、炎症型和狭窄型多见,肛瘘症状常先于肠道症状出现,腹泻为最常见的肠道表现。患者常有肛周脓肿和肛瘘手术史,容易合并肛门直肠狭窄,肠道炎症多处于活动期,部分患者的实验室炎症指标异常。此外,诊断年龄越大、CDAI评分越高,CD肛瘘合并肛门直肠狭窄的风险越高。拆除引流挂线的同时局部注射高糖治疗CD肛瘘的效果不明显,有待进一步验证。IFX联合引流挂线并在诱导治疗结束时拆线可诱导并维持克罗恩病缓解,改善实验室指标,促进瘘管闭合,短期内临床疗效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