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清代冀北地区饮食生活为研究对象,旨在厘清清代冀北地区饮食生活形成的基础、饮食资源的种类与分布、饮食的具体状况,以及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饮食生活特征等相关问题。第一章从地形地貌、气候条件与河流水文等方面论述了清代冀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介绍了该地区山多地少、复杂多样的地形特征,分析了冬冷夏热、降水较少且分布不均匀的气候特点,以及河川遍布各个府县的水文条件,并在此基础上探析了饮食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第二章阐述了清代冀北地区的饮食资源。主要有各种谷物、瓜果蔬菜以及畜牧家禽、鳞介等不同种类的饮食资源。此外,还包括人口与土地等特殊的饮食资源。在介绍不同饮食资源在各个府县具体分布的基础上,探究了该地区农作物加工与食物烹制的各种方式。第三章论述了清代冀北地区饮食的具体状况。日常饮食以各种粗粮和简单腌制的佐餐之物为主,是该地区人们饮食的基本形态;岁时与婚丧饮食由较丰盛的肴馔和一些茶酒构成,它们不仅是该地区饮食特点的集中表现,而且蕴含着人们对待生活与人生的态度;灾荒饮食则包括了野菜、树皮及草根等各种“可食之物”,反映了生活在多灾多难时期的人们,为求得生存所做出的各种艰辛努力。第四章总结了清代冀北地区饮食生活特征。一是多样性。在人们生活中,有五谷杂粮做成的各种食物、佐餐之物(蔬菜、肉类)、茶酒以及一些水果等,种类较多。二是功能性。饮食在人类生活中扮有重要的角色,其在该地区的功能可概括为维持人们的生存和发展、宴客待友与祭神祀祖等。三是水平低。虽然该地区物产类型丰富、食物种类多样,但是人们生活中主要以粗粮及腌制的菜类勉强维持生计,肉类与茶酒等很少食用,整体生活水平很低。四是地域性。由于自然与社会等条件的不同,使得该地区人们的饮食生活与同时期其他地区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清代冀北地区饮食习惯与特色是在自然与社会条件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形成、发展起来的,进而形成了一定的饮食习俗特征。通过这些特征不仅可以了解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而且可以窥探当时该地区政治、民族关系。尝鼎一脔,无疑有助于人们认识清代冀北地区社会的世风百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