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和上市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大,盈余管理已成为财务会计领域亟待探讨和研究的课题之一。关联方交易,作为盈余管理的一种主要方式,越来越被管理者所偏爱,对会计盈余的影响越来越大。过度的盈余管理必然造成欺诈和取巧,对经济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我国上市公司相当一部分是国有企业改造而成。主体上市,原企业改造为集团公司的模式产生了上市公司与集团公司便于利用关联交易盈余管理损害中小股东的利益的问题。本文从关联交易盈余管理的基本理论入手,对关联交易盈余管理的内涵及外延进行了界定和相关概念的辨析。把关联交易盈余管理定义为上市公司控股大股东、管理当局为误导财务信息的使用者,利用现有制度的缺陷和会计政策的选择,灵活绕开会计准则的规定,通过构造关联交易和对关联交易进行披露管理,追求其自身利益,实现自己的非公开化目标的行为过程。并将其划分为利益输入型和利益输出型两大类。在分析关联交易盈余管理的内部动因时,本文从筹资动因、债务契约动因、政治成本动因、避税动因和恶意误导市场动因等五个方面进行论述。相应的外部成因则从会计准则、会计信息的不对称性、公司组建模式、上市制度和公司治理结构等角度进行分析论证。在众多的关联交易盈余管理手段中,本文梳理出了十种主要的手段,从中可以看出上市公司利用关联交易进行企业盈余管理的基本思路和轨迹。在论证众多手段的过程中,加入了很多上市公司的实例进行具体说明。进行关联交易盈余管理基础层面分析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的限制过度盈余管理,使其在合理合法的范围之内发挥效果,控制其过度泛滥的操纵和对经济的消极影响。本文通过研究提出了对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盈余管理征兆的判断方法,从六个指标中进行定量的识别。此外,从财务报告中亦可以识别关联交易盈余管理。本文也提出了四种具体的识别角度。关于限制过度关联交易盈余管理的措施方面,本文提出了六项建议。包括;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改进对上市公司的业绩评价方法;改善会计分析方法;改革关于上市、配股、停牌的规定;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建立法律诉讼体系,加大执法力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