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染料作为重要的工业产品已被广泛应用于食品、造纸、纺织、印染等工业,给人类生活带来丰富多彩的同时,染料废水的大量排放却给人类和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危害。染料废水不仅具有较高的生物毒性,还有致畸、致癌和致突变等危害。国内外染料废水的治理措施主要有物化法和生物降解法,物化法处理时,费用高且降解效果不令人满意,相反,生物降解法处理难降解废水染料却有着广阔的前景。自20世纪80年代初,Glenn等首次报道白腐真菌黄孢原毛平革菌(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能脱色降解一些聚合类染料以来,人们开始越来越多的关注白腐真菌对染料脱色的研究。偏肿革裥菌(Lenzites gibbosa(Pers.)HHemmi)是中国东北林区一种常见的白腐菌,其培养特性、漆酶的克隆和表达,锰过氧化物酶的克隆、表达和纯化以及对不同类型染料的脱色效果已做了研究,为了深入探究其脱色分子机理,本研究主要采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SSH筛选对蒽醌类染料茜素红脱色条件下的差异表达基因。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活化偏肿革裥菌菌种,在PDA培养基上生长一周后,选取最外围菌丝转接到LNAS液体培养基中,液体发酵培养一周后,一组加入蒽醌类染料茜素红(终浓度为50 mg/L)作为试验组,另一组加入无菌水作为驱动组,培养24 h,收集菌丝,采用STE法分别提取总RNA。2.采用SSH技术筛选染料脱色过程中差异表达基因。随机挑取200-700bp单一条带的阳性克隆144个进行测序。去除载体和接头后,对ESTs进行blast2go功能注释和同源性分析,发现高同源基因主要来源于云芝栓菌(Trametes versicolor)、污叉丝孔菌(Dichomitus squalens)、虫拟蜡菌(Ceriporiopsis subvermispora)、密褐褶孔菌(Gloeophyllum trabeum)、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红缘拟层孔菌(Fomitopsis pinicola)和皱革菌(Punctularia strigosozonata)等。冗余表达的基因有谷氨酰胺合成酶、热激蛋白、脯氨酸肽酶、α,β-水解酶和3-脱氧-7-磷酸庚糖酸合酶,冗余数分别是6、5、4、4、3。对文库中主要基因进行WEGO分类,从细胞组分(cellular component)、分子功能(molecular function)和生物过程(biological process)三方面进行比较,细胞组分中,代谢反应主要集中在细胞内,其次为细胞器;分子功能中,涉及到催化活性、转运活性、结构分子活性、分子绑定、电子载体活性和翻译调节活性等功能;生物过程中,主要有代谢过程、细胞过程、刺激响应和生物调节等过程。对文库中的主要ESTs进行了分析讨论,主要包括参与氧化还原过程相关基因,如NAD-谷氨酸脱氢酶(NAD-specific glutamate dehydrogenase,GDH)、甲硫氨酸亚砜还原酶 B(Peptide methionine sulfoxide reductase MSRBB)、NADH-黄素氧化还原酶(NADH:flavin oxidoreductase/NADH oxidase)、氧化还原酶(oxidoreductase)和细胞色素 P450(cytochrome P450)。3.采用普通PCR法,克隆出两条热激蛋白基因片段,分别命名为HSP1和HSP2,其中DNA长度分别为1537bp和1605bp。2条基因都具有2个内含子,长度是59bp和57bp,各自编码473和496个氨基酸。其中两条序列与T.versicolor HSS1(XM 008037868)的 cDNA 相似度最高为 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