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区银行是指地区性商业银行,主要服务于当地企业和居民,且资产规模较小的银行和储蓄机构。社区银行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发展的较好,但在我国至今尚未出现,但成立社区银行的呼声却越来越高。社区银行的出现不仅能弥补许多大型商业银行服务上的漏洞,完善我国的金融体系,更为重要的是,社区银行能够有效地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而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又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瓶颈,因此社区银行的成立能够很好地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社区银行的特征是易于获得“软”信息,并以此为基础开展关系型贷款和关系型业务。“软”信息指的是通过贷款人和借款人之间的关系获取的信息,是一种非量化,非标准模式的信息,带有人为因素的,主要通过长期的接触和熟悉来获取信息,并且是模糊的,非透明的信息。社区银行在获取这类信息时具有优势,主要是由于社区银行自身的经营范围及组织结构造成的。由于社区银行的主要服务对象都是当地的居民和企业,故在长期的合作中易于形成对彼此的了解,使得银行对企业的经营状况,长期信誉,行业情况都有所掌握,降低银行获得信息的成本,同时也增加了信息的可靠性。关系型贷款也是在基于这样的信息做出的对贷款人的判断,这类信息透明度低,不便于传递,对于跨区域的银行来说很难获取。从自身的组织结构来说,社区银行的层级结构简单,信息传递的失真性低,并且社区银行的信贷经理本身就是信息的主要接收人,易于针对“软”信息做出正确的判断。本文采取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社区银行的经营绩效同企业贷款额之间的关系着手进行研究,并通过金融共生理论和契约理论进行解释。研究结果表明,从资产范围来看,处于相同资产范围内的社区银行获得的结果相同。对于资产规模处于1亿美元以下的商业银行和储蓄机构来说,中小企业的贷款额与社区银行绩效之间是显著正相关的,大型企业的贷款额与社区银行绩效之间是显著负相关的。也就是说,贷款给中小企业能够显著增加社区银行的收益,而贷款给大型企业则显著减少社区银行的收益,因此社区银行愿意发放贷款给当地中小企业。对于资产规模处于1亿美元和10亿美元之间的商业银行和储蓄机构来说,结果就发生了改变,社区银行的绩效同中小企业的贷款显著负相关,同大型企业的贷款显著正相关。即社区银行不会积极贷款给中小企业,因为给中小企业的贷款额越多,社区银行的收益越少。也就是说,随着社区银行资产规模增加,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成本增加,包括对贷款的监管成本增加,获取信息成本较高,委托代理成本增加等;二是资产的增加使社区银行丧失本身的灵活性和个性化特征,对软信息的处理能力降低,不能有针对性的开发产品和服务,倾向于大型银行的发展趋势。在确定中小企业的贷款额有利于银行绩效的增长之后,针对社区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优势的问卷调查进行分析。对调查问卷的分析结果表明,社区银行是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并且社区银行具备吸引中小企业融资的条件。超过56%的中小企业选择社区银行作为他们的融资机构。社区银行的成立确实有必要性和可行性,但针对我国的国情来说,可以将国有银行的营业网点进行职能改革,将经营对象改为当地的居民和企业,承担社区银行的职能。社区银行的引入和发展,必将对中小企业的发展注入强心针,同时也为我国金融体系的完善和服务效率的提高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