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1990年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起,20年间,我国股票市场的发展举世瞩目。截止2011年,两市上市公司共计2063家,比上一年劲增20%,2011年全年股票成交金额达54.56万亿元。股市的蓬勃发展使投资者对上市公司信息的相关性、及时性等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需要对投资决策有用的信息。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越高,越能减少信息不对称、有助于投资者决策、促进我国股票市场的发展。本文先从信息披露的经济学理论出发,先分析了代理理论与信息披露,即信息披露有助于缓解代理问题,有助于公司治理,最终提高公司价值;然后分析了有效市场假说与信息披露,即不管市场是强式有效、半强式有效还是弱式有效都需要信息,尤其是在我国弱式有效的市场上,信息披露有利于提高股票市场的效率;最后分析了信号传递理论与信息披露,即业绩较好的公司会主动向市场披露其信息,以与业绩较差的公司区分开来,减少信息不对称,提高股票价值。之后分析了价值相关性的理论基础:计价观和信息观。对计价观和信息观的分析之后本文使用计价观下的价格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分析。然后本文利用价格模型,对信息披露质量本身的价值相关性、对财务报表数据影响的价值相关性、增量价值相关性和年度间评级变化的价值相关性进行了验证。研究结论表明,信息披露质量评级高的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数据的价值相关性更高;高信息披露质量评级能够增强每股收益的价值相关性,但是对每股净资产的价值相关性影响不大;年度间的评级变化具有价值相关性等。最后根据本文的实证结果得出本文的政策建议:(1)深交所信息披露质量评级是卓有成效的,该评级可以考虑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推广。(2)深交所评级应更多的关注信息披露的实质,而不仅仅只关注于信息披露程序。(3)深交所评级考核标准应该更加的细化、透明。(4)提高股票市场效率。总之,不管是为了降低信息不对称促进股票市场的发展,还是更好的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进行监管,都应该更好的完善信息披露制度,提高我国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水平。本文主要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及本文的创新点。第二部分是本文的文献回顾部分,分别从信息披露质量的衡量和价值相关性两部分进行国内外文献回顾。第三部分为本文的理论和研究假设部分,主要从信息披露的经济学理论、价值相关性的相关理论出发得出本文的四个研究假设。第四部分为本文的研究设计部分,包括本文使用的模型和数据来源等。第五部分为本文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和实证研究结果部分。第六部分得出了本文的结论,并进行了原因分析和给出了政策上的建议以及本文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