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渊里的呼告与救赎——史铁生的“疑难”诗学及其创作实践

来源 :云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kai1100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史铁生那儿,“疑难”不仅是一种世界观、人生观,也一种诗学观。世界的残缺、存在的困境和生命的“疑难”是人的根本处境,也是史铁生创作的出发点。因此,史铁生的创作总是呈现出一个个存在的深渊景象。它们质地有别、大小不一、形态各异。面对它们,有时有呼告也有救赎的回音,时强时弱;有时则徒有呼告没有回音。基于此,本文从“疑难”这个关键词出发,以之为线索去打通史铁生的整个创作,通过对“疑难”在不同创作阶段的生成动力、具体内涵、展开方式、历史形态,以及作者对它所持的态度和处理方式等诸多层面的分析,分辨出史铁生创作内部存在的连续性和差异性,以此将他的创作划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章导言,介绍了本文研究的缘起和意义,梳理了当前的研究现状,说明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并对文中的几个重要概念做出界定。第二章辨析了“疑难”诗学和存在诗学的关系,探究了“疑难”发生的现实基础和思想资源,以及“疑难”诗学的传统渊源,并且分析了作为建构活动的文化创伤书写,史铁生第一阶段的创作与主流“伤痕文学”的共同性和异质性。第三章探讨了疾病与史铁生创作的关系,认为尽管史铁生打开了一个个疾病世界的深渊景象,但日常生活的多样性、丰富性,记忆、想象的完形功能和爱情的力量仍提供了救赎的可能。第四章指出,史铁生的创作进入对存在的勘探之中,主体性的高扬和现代主义手法的运用是这一时期的特点。在对一般“过程式”解读做出矫正之后,指出“自由”与“绝望”是此一阶段的一对关键词,认为史铁生此一阶段的创作只有呼告,没有回音。第五章在辨析了史铁生创作和寻根的关系之后,从人类学的角度研究了他第四阶段的创作,认为从存在主义到人类学的转向表明了史铁生晚年为寻找救赎之路的最后努力。
其他文献
该文试图综合运用语言学、历史学、社会学、文化学的研究方法,通过对元(礻右)时期"作品群体"的描述和分类把握,以揭示宋代词史上这一繁荣时期词坛的风貌有其审美特质,并结合"
开展党务公开工作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是进一步扩大党内民主和监督,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淮北市委在相山区进行党务公开试
春秋以降,千年沧桑。站在岁月这端回望,中国知识分子命运更迭之巨令人扼腕。在我看来,中国知识分子之命运多舛,根源不在其它,正在失道。因为失道,中国知识分子走过了两千年不乏屈辱
中西文学作品中的英雄形象范式与作吕文字中呈现的英雄格调(或称"英雄感")具有 相同之处,但其间存有差异也是显然的,其中的原因可追溯到作家英雄心态的差异.该篇论文就试图分
新春伊始,很多企业的新事件、新产品如春芽一般萌发,活动会议频繁。一天,我从办公室出发赶会时,却被地铁安检人员拦住了,说机器显示我的包里有把刀。哦,对了,头天晚上我确实在包里放了一把小刀,想拿到办公室削水果用,结果到了办公室忘了拿出来。由于时间紧迫,怎么办?当我乘滚梯徐徐返回地面时,发现地铁站周围有一片绿植,因此灵机一动,把刀放在绿植的土里,上面还盖了一些枝叶,旁边有一个标志物——香烟盒。当时我正在
戴维·赫伯特·劳伦斯(David Herbert Lawrence),是该世纪西方文学最富争议的作 家之一.在其生前身后,鲜花与荆棘参半、盛誉与谩骂并存.该文试图结合劳伦斯的成长经历,从当时
全文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论述《鲁诗》的传授,对其进行较系统的总结.第二部分详细考查《鲁诗》的盛衰,探讨其衰亡的各种原因.第三部分论述从南宋末至清末各代学者对《鲁诗》
《酒徒》是刘以鬯的代表作,也被认为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意识流小说,与西方一些意识流名著相比,在意识流手法的动用上有自己的特点.刘以鬯的五篇故事新编在主题上明显受
后现代文学解释是文学研究范式的一个巨大转变.对后现代文学解释影响最大的两位思想家是伽达默尔和德里达.哲学解释学和解构主义是后现代文学解释学得以产生的哲学基础,因此,
电影作为新的媒介,是大众文化娱乐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电影自诞生以来就与文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电影媒介手段的出现为经典文学带来了新的发展机会。在大众文化盛行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