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遗产预备名录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地处中国西南边陲、红河南岸哀牢山区。横断山脉地区亚热带山高谷深的独特自然地理条件孕育了以梯田稻作生产为基础的民族文化体系,包括以咪谷、摩批等巫师阶层为代表的特有社会组织结构,以围绕稻作农业生产进行的一系列宗教祭祀礼仪和长篇口述史诗为代表的丰富文化积淀,还有以“蘑菇房”为代表的传统民居和“森林-聚落-梯田-河谷”四素一体的可持续土地利用模式,蕴藏着极高的社会、科学、文化和艺术价值。作为当地居民的重要生计来源,哈尼梯田长期保持着积极的社会作用,也是哈尼族历史演变发展的物证,属于文化景观中典型的“有机进化”的“持续性景观”,遗产自身呈现出明显的时空一体特征,这一特征对遗产保护提出了新的要求。由于当地日益加剧的人地矛盾和对现代化进程的不适应,稻作传统开始衰落,遗产本体面临生存威胁。周边村寨较早进行的粗放式旅游开发,反而加剧了稻作传统的消亡和遗产的破坏,当地亟需探求切实有效方式进行遗产保护。作为农业地区文化景观的典型代表,哈尼梯田所涉及的“文化景观”和“历史村镇”两个命题,目前仍缺乏将其联合的深入研究,更缺乏对一个完整文化遗产个案的充分研究。本文试以多次田野调查为基础,结合文献调研,依据文化人类学相关理论指导,阐释哈尼梯田文化景观的内在结构和稻作传统对遗产生成、维持的重要价值,分析当地稻作传统衰微的原因及其对遗产本体造成的冲击,最后结合相关案例和保护实践,提出适合哈尼梯田文化景观遗产的保护策略,尊重其文化价值和传统特色,保护其乡土性,注重村民的参与,改善其的生活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