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通过定量检测心脏瓣膜病心衰患者和健康对照组人群血清miRNA-423-5p的表达,比较miRNA-423-5p在两组人群中的差异;分析瓣膜性心脏病心衰患者血清miRNA-423-5p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探讨血清miRNA-423-5p在心脏瓣膜病心衰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收集2014年6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在沈阳军区总医院先心病内科住院治疗的45例心脏瓣膜病心衰患者的血清为实验组,以电子病历记录的方式收集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等相关资料,并选取同期在沈阳军区总医院健康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42例健康人群的血清为对照组。分别提取血清总RNA后,严格按照TIANGEN试剂盒的使用说明书,将血清总RNA反转录形成cD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定量检测两组人群血清miRNA-423-5p的表达水平。分析Ct值,其中各样本的△Ct值=目的基因Ct值-内参基因Ct值,目的基因相对表达量用2-△Ct计算求得,比较血清miRNA-423-5p在心脏瓣膜病患者和健康人群之间的表达差异,同时联合心脏瓣膜病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对它们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描述采用均数±标准差,计数资料描述采用中位数。计量资料两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类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 curve),根据曲线下面积(AUC)分析血清miRNA-423-5p诊断瓣膜病心衰的价值,面积越大,诊断价值越高。单因素相关分析采用简单线性回归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线性回归分析。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心脏瓣膜病患者和健康对照组人群血清miRNA-423-5p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89±1.55和0.04±0.11,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miRNA-423-5p用于诊断瓣膜病心衰的AUC值为0.912,P<0.001,面积的标准误为0.034[95%可信区间:0.844~0.979)]。2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发现,血清miRNA-423-5p的相对表达量与瓣膜病患者的年龄、性别、肌酐、体重、左房前后径、左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logNT-proBNP等指标无明显相关性,相关系数和P值分别为(R1=0.142和P1=0.184,R2=0.204和P2=0.102,R3=-0.099和P3=0.378,R4=0.215和P4=0.095,R5=-0.05和P5=0.64,R7=-0.32和P7=0.763),R8=-0.072和P8=0.85,而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肺动脉收缩压和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和P值分别为(R6=0.448和P6=0.004,R9=0.566和P9=0.001,R10=0.44和P10=0.006)。3将瓣膜病组分为合并肺动脉高压组和无肺动脉高压组,两组患者血清miRNA-423-5p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18±1.76和0.19±0.17,P=0.004。构建ROC曲线显示,血清mi RNA-423-5p用于区别瓣膜病心衰是否合并肺动脉高压的AUC值为0.647,P=0.127。结论1血清miRNA-423-5p与心脏瓣膜病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具有相关性;2血清mi RNA-423-5p在心脏瓣膜病心力衰竭患者中高表达,而且与LV、PH和NYHA分级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