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软骨母细胞瘤X线平片、CT及MRI表现,探讨各种征象之间的对应关系。 材料和方法 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软骨母细胞瘤影像学资料,总结X线平片、CT和MRI征象的对应关系,探讨征象的病理基础。 结果 良性病灶位于骨骺。1.X-线:最大横径0.8cm~4.8cm,上下径1.0cm~5.1cm。7个病灶呈浅分叶,所有病例均呈低密度,5例见钙化。边缘较清楚,可见厚薄不一的硬化线。所有病灶周围可见高密度骨质硬化区,2例见骨膜反应。2.CT:病灶大小0.8cm×0.8cm~4.8cm×4.0cm,呈不同程度的分叶状,边缘清楚,可见厚薄不一的硬化边,4例邻近骨皮质膨胀变薄,3例皮质中断。病灶呈软组织密度,9例内见钙化,6例内见囊状低密度区,其中4例见液—液平面。病灶周围可见高密度骨质硬化区和软组织肿胀,2例见骨膜反应。增强扫描病灶呈不均匀强化。3.MRI:病灶边缘呈长T1短T2信号,在T1WI上以低信号为主,T2WI上信号混杂。4例见更长T1信号,2例见短T1信号,3例内见液—液平面。所有病灶周围见骨髓水肿和软组织肿胀。骨膜反应5例,关节积液6例。所有病例均呈不均匀强化,其中4例内见数量不等的环状强化,1例内见点状更高信号。骨髓水肿、骨膜反应和软组织肿胀均强化。DWI上病灶呈等高信号,平扫中的等T1等T2成分和长T1长T2成分呈高信号。动态曲线:病灶边缘与中心区域的ST-I曲线形态及SS相似,SSmax分别为16.7%、40%、29.7%、35%。Rrim-cen分别为-0.058、-0.09、0.110、-0.013。骨髓及软组织水肿区域的SI-T曲线几乎呈水平直线。恶性病灶位于髂骨,边界不清楚,X线上呈溶骨性破坏区,CT上呈软组织密度,内见更低密度区,未见钙化。骨皮质破坏明显,软组织肿块突向皮质外,累及骶骨。整个病灶呈巨大分叶状。MRI上以等T1等T2信号为主,内见大片状短T1长T2信号,DWI上呈高信号,平扫中的短T1长T2成分在DWI上为略低信号,等T1等T2成分为高信号。 结论 软骨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较有特征性,为骨骺区分叶状骨质破坏区,CT上为软组织密度,内可见钙化和更低密度区;MRI T1WI以低信号为主,T2WI上信号混杂,DWI上呈等高信号。病灶可见硬化边,厚薄不一,CT上表现为钙质样高密度影,MRI上为长T1短T2信号。病灶周围在X线和CT上可见高密度骨质硬化区,相应区域在MRI表现为大片状骨髓水肿,骨髓水肿范围大于骨质硬化。骨膜反应通常不与病灶相邻,CT上表现为与骨皮质平行的线状、条状钙质样高密度影,MRI上表现为长T1短T2信号,与皮质间可见条状高信号。病灶周围软组织肿胀,部分病人可见关节积液。所有病例均呈不均匀强化,大部分病灶内见数量不等的环状强化,其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