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保障性住房用地布局研究

来源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n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面临的居民住房问题非常严峻。虽然我国的住宅市场化取得丰硕的成果,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以商品房为主的房地产开发浪潮,但是与此同时城市中的弱势群体及保障性人群的住房问题却依旧严重,并需要政府的扶持与保障。国内外对于城市保障性住房的用地布局问题已经开展了一些研究,但是已有的研究成果还主要集中于政策理论层面以及详规设计层面,而针对城市保障性住房用地布局等宏观规划层面的研究则较为缺乏。我国大中城市保障性住房用地布局的问题,大多是由保障性住房用地的供给与需求不统一所造成的。   本文对保障性群体进行分类,分别研究不同的保障性住房群体各自的居住诉求,并对比分析其就业、交通、设施、环境等方面需求间的差异,总结出他们对于城市保障性住房用地布局需求的空间结构。本文梳理住房保障制度的发展及内容,并对城市保障性住房土地分布的位置及规模等方面进行归纳分析,文章还结合实地调研与相关研究,总结了目前保障性住房用地布局中存在的问题。针对保障性住房用地布局的影响因素,本文对保障性住房影响较大的房屋建设政策、土地政策进行梳理与比较研究,分析其保障性住房用地布局的影响。其次,文章还对保障性住房的利益参与者进行的利益需求进行分析,研究其对于保障性住房用地的博弈权衡。指出传统的土地出让条件造成保障性住房用地的“挤出效应”以及在用地布局决策阶段的公众参与的必要。最后,本文从城市保障性住房的用地分布、结合用地分布的交通规划、结合用地分布的公共设施规划提出相应的规划方法建议,并针对规划对策提出了相应的用地布局政策协同建议。本文结尾综述上述各章节的重点内容,形成本次研究主要结论,并提出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其他文献
我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大国,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积淀下来了众多的遗址遗迹,这些成为我国弥足宝贵的财富。然而近年来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历史遗址与城市建设之间的矛
鉴于中国当前城市快速发展建设中出现的空间发展随意性与趋同性等问题,引发了本文对丘陵城市空间形态发展的思考,引入适应性理论作为解释和提倡城市空间合理形成的基本理论内核
日本建筑师组合SANAA(妹岛和世+西泽立卫)是当今世界重量级的建筑设计团队,与其众多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建成作品相比,他们很少在理论界对其设计理念进行解说,这为我们深度理解其设
我国是全球地震多发地区之一,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和以及环太平洋地震带的交汇处。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地震灾害给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的威胁不容小
寒地办公建筑作为寒地城市系统收集与处理信息的主要场所,能否积极回应和解决寒地地域环境所产生特定问题、创造适宜人们工作生活的舒适场所,在当前愈加强调建筑生态与地域视
作为建筑学专业的入门教学,“建筑设计基础”是一门独立的专业课程;目前,其主要内容包括“建筑概论”和“建筑设计基础”(2000年之前称“建筑设计初步”)两门子课程。前者帮助学生
在过去十年间,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在办学实力、办学规模和办学空间上普遍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但是各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是以资源过度消耗和环境恶化为代价的。因此,在国
近年来,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张、建筑密度的逐渐增大,导致城市中心区的风环境变得日趋复杂,城郊的新鲜空气被建筑物、植被遮挡,难以进入到城市内部空间,从而引起城市热岛、
1898年伴随着中东铁路的修建,俄国文化随之传入东北地区,俄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为东正教,东正教的传播又伴随着大量东正教堂的修建。因而,东正教堂成为中东铁路建筑文化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