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和现代科技的发展,人们对翻译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高质量的翻译有助于了解人类文明的交融和进步,翻译不仅可以将各个领域的专业人才从艰深的语言学习中解放出来,专注于各自的专业领域,更能为文化和艺术的交流与融合提供便利。然而翻译评估,特别是文学翻译评估,一直未取得重大突破。虽然现在人们已经不再以评论家的主观评论作为唯一标准,但文学翻译评估仍然缺乏一套系统的理论框架。在众多文学体裁中,诗歌的语言表达非常精炼,被认为是最难创作,也最难翻译的文体。本研究尝试找出一套可以应用于诗歌翻译评估的理论体系。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认为语言具有三个元功能: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文本功能。所谓概念功能,韩礼德认为语言是“表达我们经验的一种手段,包括外部世界和我们自己意识的内心世界”。语言不仅可以通过这一功能反映现实世界,也可以映射人们的内心世界。概念功能可以被进一步划分为经验功能和逻辑功能。及物性系统是实现经验功能的主要途径,及物性系统可以直接将语言和现实相关联。语言可以通过及物性系统的三个关键组成部分:过程,参与者和环境,呈现人的社会经验和内心世界。本文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理论为基础,以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第十八首及其四个中文译本作为语料,初步探讨了将及物性系统应用于英-汉诗歌翻译评价的可行性。首先研究者确定每个诗行的及物过程类型,总结和比较源文本和目标文本中每种及物性过程的分布情况和所占比例。还逐句比较了源文本和四个目标文本中每一诗行的及物性过程。研究发现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第十八首及其四个中译本的及物过程主要包含物质过程和关系过程,以及少量行为过程和言语过程。研究结果显示,就及物性系统而言,屠岸的翻译在四个目标文本中与原文中的及物性系统偏差最小,因此,研究者认为,从及物性系统的角度来看,屠岸的翻译在概念意义上与原文最接近。在分析中研究者也发现,孙梁、梁宗岱和黄必康的译本也各有特色:孙良的翻译更注重措辞和韵律。研究者猜测,孙梁的翻译策略是重在形式对等,这在诗歌翻译中也是有意义和重要的。梁宗岱的译本中多处诗行被拆分和重组,这使得其译本风格简洁明快。黄必康的译本采用词的体式,令人耳目一新。在第八行的翻译中,源文本与每个目标文本中的及物性过程都存在差异,而四个目标文本采用了相同的及物性过程,这可能是由东西方语言本身的差异造成的。目标文本与源文本的及物性系统是否一致决定了其概念意义的一致性。本文认为,当目标文本中的及物性过程与源文本一致时,更能充分再现原作的概念意义和语言效果。因此,本文认为及物性系统可以应用于诗歌翻译评估。及物系统可以作为诗歌翻译评估的一个很好的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