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提出以另一种视角——优选论视角来探讨以汉语为母语者在习得英语音节结构中的音节简化和习得的递进阶段。 关于汉语母语者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增音、脱落、替代(特征变异),曾有传统的音系学理论进行过研究。在优选论理论框架下,二语习得就是制约条件的重新排序。二语习得和母语习得的过程是相似的:该过程由错误驱动,并有普遍语法作用。在二语音节习得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主要表现为增音、脱落和替代。 一般认为,增音是音节改变的现象之一,也是汉语母语者在学习英语过程中遇到辅音连缀和音节尾辅音时采取的一种学习策略。 本研究遵从Rachel Lee Hayes(2001)实验设计模式,选取六位来自农村的大学一年级学生作为实验主体,利用语音设备,对实验对象进行三个月的观察,记录六位学生朗读英语辅音群时的增音情况,并对记录进行统计分析,旨在(1)在优选论理论框架中,分析为什么增音,通常增哪些音,在什么位置增音;(2)从优选论角度出发解释尾音条件的违反高于复辅音条件的违反;(3)分析在英语(二语)学习过程中制约条件重新排序的递进阶段。 本研究结论如下:增音是母语语法——汉语音节结构制约条件排序(标记性条件>忠实性条件)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对二语语法的影响;并且在该过程中,音节结构的制约条件进行重新排序;音节结构的习得呈现出递进阶段。在本研究中,递进阶段具体表现为增音逐渐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