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耳鸮(Asio otus)隶属于鸮形目(Strigiformes)鸱鸮科(Strigidae),是体形中等大小(35-40cm)的鸮类,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长耳鸮主要分布在欧亚大陆。生活在我国的长耳鸮除了在青海西宁、新疆喀什和天山等少数地区为留鸟外,在其他大部分地区均为候鸟,其中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东部、河北东北部等地为夏候鸟,而从河北、北京往南,直到西藏、广东,以及东南沿海各省等地均为冬候鸟。长耳鸮在越冬地和繁殖地之间存在迁徙现象,影响长耳鸮迁徙的重要因素除光照长短的变化外还有食物,食物对长耳鸮栖息地的选择起到重要作用。但很多现象说明,长耳鸮的迁徙并不完全像那些物候现象稳定的候鸟。2010-2012年对长耳鸮越冬生活习性进行生态监测,结果表明:长耳鸮傍晚外出捕食,清晨返回。长耳鸮日落后飞出,飞出时间为17:00pm-18:02pm;日出前返回,返回时间为05:25am-06:08am。飞出和返回光照度范围分别为4.8-OLux、0~0.3Lux。长耳鸮白天在树上栖息,消化不了的食物以食团的形式吐出,吐团的时间段为8:00am-17:30pm。食团形状多为椭球形,颜色深灰,干重0.26-6.00g之间。食团内部包含兽骨及毛、鸟骨及羽毛、麦粒、植物种子,还有未消化完全的兽类尾部等。依据崇明岛野生生物资源调查结果,东平国家森林公园周围农田中黑线姬鼠是啮齿目的优势种,长耳鸮食物中黑线姬鼠(Apodemus agrarius)的高百分比说明充足的食物来源是长耳鸮栖息地选择的重要影响因素。通过监测,记录长耳鸮在宝岛度假村和怡沁园度假村栖息点植被的种类、高度、郁闭度、与人类活动区距离等数据。分析发现,植被的种类、高度及郁闭度对长耳鸮的越冬栖息地的选择有影响。长耳鸮喜好在高大的松柏类、郁闭度为75%左右的乔木上栖息,对栖息地与人类活动距离的远近并无明显要求。对采集的食团进行干燥和分离鉴定,2010-2011年越冬期长耳鸮所吐食团内98.31%为啮齿目(Rodentia)鼠科(Muridae)的动物,1.69%为雀形目(Passeriformes)鸟类;2011-2012年越冬期长耳鸮所吐食团内啮齿目鼠科占92.57%,雀形目鸟类7.43%,同比去年越冬期鼠类所占比例有所下降。对长耳鸮食物的重要组成分黑线姬鼠进行年龄组成分析,2010-2011年越冬期各年龄组比例:幼体组0%,亚成体组13.29%,成体Ⅰ组45.66%,成体Ⅱ组27.17%,老年组13.87%;2011-2012年越冬期黑线姬鼠年龄结构:幼体组0.33%,亚成体组18.15%,成体Ⅰ组37.29%,成体Ⅱ组28.05%,老年组16.17%。黑线姬鼠年龄组成显示,长耳鸮食物中黑线姬鼠年龄组成与黑线姬鼠野外种群年龄组成的一致性说明了长耳鸮对其捕食无年龄选择,是随机捕食。2011-2012年,对单只长耳鸮单天吐出的食团进行分析,11月初到3月离开栖息地时,食团干重最大;12月到2月,食团干重较低。虽样本数较少,但基本反映长耳鸮的食量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