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明确水库消落带土壤-植物系统重金属迁移特性,本研究通过对三峡库区和金沙江部分水电站库区,共13个库区消落带土壤和优势植物进行样品采集、重金属含量和土壤理化性状测定、实验数据处理分析,研究重金属在不同地区、不同高程、不同土层及不同优势植物中的分布规律,并对重金属污染生态风险作出评价,一方面明确重金属在不同地区的分布情况,土壤-植物系统中的迁移分布规律,揭示重金属有效性的主要影响因子,另一方面筛选出具有高效重金属吸收积累能力,且对消落带环境适应能力较强的植物种类。分析了三峡库区和金沙江部分水电站库区消落带土壤-植物系统重金属迁移特性,为构建水库消落带生态修复模式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1.三峡库区和金沙江消落带土壤Cr、Cu、Zn、Pb、Cd和Ni含量与土壤重金属风险筛选值相比,均在安全阈值以内。2.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中Cr的含量先增后减,Cu、Pb和Ni的含量基本不变,Zn、Cd的含量缓慢减少;随着海拔高程的升高,Cr、Cu、Zn、Pb、Cd和Ni的平均值均呈缓慢下降的变化趋势。3.土壤有效态重金属(Fe、Mn、Cu、Zn)含量与环境因子(pH、有机质)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三峡库区消落带的土壤pH与有效Mn、Cu、Zn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与有效Fe、Mg含量之间相关系数较小;土壤有机质与有效Fe、Cu、Zn含量均成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有效Mn含量之间相关系数较小。金沙江消落带的土壤pH与有效Fe、Mn、Cu、Zn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土壤有机质与有效Mn、Zn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有效Fe、Cu之间影响较小。4.基于单项污染指数法得出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未受Cr、Cu、Zn、Pb、Cd、Ni污染;金沙江消落带中小庆河和溪洛渡Cu中度污染、Ni轻度污染,金安桥Cu轻度污染、Ni轻度污染。基于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得出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级别均为Ⅰ级,清洁;金沙江消落带中小庆河、金安桥、溪洛渡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级别为Ⅱ级,轻污染,其他地区均为Ⅰ级,清洁。基于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得出三峡库区消落带中石宝寨和香溪河口为中潜在生态风险,其余库区均为低潜在生态风险;金沙江消落带各库区均为低潜在生态风险。5.三峡库区消落带中,相比于其他植物鬼针草、狗尾草、莎草和苘麻具有较强的重金属植物修复潜能。金沙江消落带中,相比于其他植物荩草、狗牙根、鬼针草、葱花草和牛筋草具有较强的重金属植物修复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