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础”课)作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首始课程。开设“基础”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培养和塑造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和法律素质合格的大学生,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在实践中的思想道德水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实践教学作为“基础”课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课整个教学过程的必要环节,指的是在任课老师的指导下,以“基础”课理论知识为依托,通过学生对社会实际生活的直接参与和体验,使其主观世界得到感性的再教育和主体能力得以优化的过程。本文从“基础”课实践教学的内涵、特征等入手,从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教育目标四个方面定位“基础”课实践教学的目标,提出了“基础”课实践教学应遵循的原则,阐述了实践教学的功能与定位。对高职院校“基础”课实践教学的现状作了分析,总结了取得的成效,指出了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础”课实践教学的设计思路,即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实践教学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定位相结合、实践教学与课程考核以及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结合、实践教学活动的主题必须与学生的思想实际相结合、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结合,从前期准备、组织实施、评价总结等方面阐述了实践教学的实施步骤,就实践教学的组织提出了具体要求。从关注学生成长成才需要、紧扣教材主要内容、贴近大学校园生活三个方面明确了“基础”课实践教学的内容,提出了以案例教学、影片教学、演讲讨论、知识竞赛、模拟课堂等为主要实施方式的课堂实践教学形式,以社团活动、勤工俭学活动、思想咨询、专题报告、课程网站等位主要实施方式的校园实践教学形式,以参观考察、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基地教育等位主要实施方式的社会实践教学形式。同时,还从建立健全政策制度、构建素质精良的师资队伍、规范过程管理等方面出发论述了“基础”课实践教学的保障机制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