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为了探究不同强度UV-B胁迫对紫花苜蓿的影响,本研究采用蛋白质组学核心技术(即双向凝胶电泳和MALDI-TOF-MS质谱鉴定)对UV-B胁迫下紫花苜蓿叶片差异表达蛋白质进行分析鉴定,以期发现一些可能作为紫花苜蓿抗UV-B的潜在靶标蛋白。通过对差异表达蛋白质种类和功能分析,初步揭示苜蓿叶片响应UV-B胁迫的调控网络。该研究中获取的差异表达蛋白可以用于指导UV-B胁迫相关基因的克隆,为提高植物UV-B
【基金项目】
:
山西省青年科技基金(编号:201801D22126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探究不同强度UV-B胁迫对紫花苜蓿的影响,本研究采用蛋白质组学核心技术(即双向凝胶电泳和MALDI-TOF-MS质谱鉴定)对UV-B胁迫下紫花苜蓿叶片差异表达蛋白质进行分析鉴定,以期发现一些可能作为紫花苜蓿抗UV-B的潜在靶标蛋白。通过对差异表达蛋白质种类和功能分析,初步揭示苜蓿叶片响应UV-B胁迫的调控网络。该研究中获取的差异表达蛋白可以用于指导UV-B胁迫相关基因的克隆,为提高植物UV-B胁迫抗性提供依据。详细实验结果如下:(1)紫花苜蓿在低水平UV-B辐射下,叶片表型无明显变化,但生长速率降低,在高水平UV-B胁迫后,幼苗叶片明显卷曲萎蔫,颜色变为灰绿色或灰黄色;生物量分析数据表明,VLF组叶片鲜重显著增加,HF组鲜重显著下降,所有UV-B处理组中,叶片干重都减少。推测其原因可能是较低水平UV-B辐射下尽管幼苗生长减缓但含水量较高,维持了幼苗较好的生长状态;而较高水平UV-B辐射则严重抑制了苜蓿幼苗的生长发育。(2)叶片红外光谱检测结果发现相对于Control组,VLF和LF组蛋白质含量无明显差异,MF和HF组中蛋白质含量明显减少,特别是HF组中总蛋白含量最少,说明较高强度的UV-B辐射显著抑制了叶片内蛋白质的合成。通过计算叶片总蛋白二级结构的相对百分占比发现,较低强度UV-B照射对蛋白质二级结构没有影响,较高强度UV-B胁迫改变了二级结构的百分占比,主要表现为α-螺旋减少,β-转角和无规则卷曲增加,同时β-折叠结构数量无显著改变。(3)叶片在所有水平UV-B诱导下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均表现为降低,而类胡萝卜素含量升高,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与脯氨酸含量都呈上升趋势且HF组含量最高,不同处理组内差异显著。主要原因可能是叶片在响应UV-B辐射时通过促进这些物质的合成以进行自我保护。(4)通过采取两种方法对叶片蛋白质进行提取和SDS-PAGE凝胶电泳分离检测,发现丙酮提取法分离效果最佳,故用于后续双向电泳实验。(5)叶片蛋白质进行提取纯化后,经过2-DE和PD-Quest软件分析,选取UV-B胁迫下含量具有显著差异,且表达变化量变化在2倍丰度以上的23个蛋白点进行质谱分析鉴定。结果发现这些显著差异表达的蛋白质主要参与了卡尔文循环、能量转化与电子传递、氧化还原代谢、热激蛋白、ATP合成、光反应、糖酵解代谢和酸碱平衡等过程,由此可见大部分差异表达蛋白与植物光合作用及物质能量代谢相关。其中1个为新表达蛋白,经过数据库检索推测,该蛋白应该属于一种新的UV-B胁迫响应和UV-B防御蛋白,推测其功能与植物UV-B响应及防护相关。(6)通过对UV-B胁迫前后紫花苜蓿叶片进行转录组分析,初步发现经UV-B辐射后紫花苜蓿叶片差异表达基因变化明显,且随着UV-B辐射强度的增加,差异表达基因数量显著增加,这些转录表达变化的基因可能与植物响应UV-B胁迫相关,GO分类结果表明DEGs主要归类到的30个GO单元,其中参与生化代谢过程12个,细胞结构性组成10个,分子功能8个。
其他文献
蒙潮虫属Mongoloniscus隶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动物亚门,等足目,潮虫亚目,缘潮虫科,目前该属内共有18种,均分布在亚洲,其中日本分布物种高达72%,但截至目前我国仅发现3种,包括本研究发现的1个新种—曲边蒙潮虫Mongoloniscus chevronus Yang&An,2021。本文基于形态特征,对蒙潮虫属进行了分类综述,首次编制了属内检索表,并总结了属内所有物种的地理分布现状。在中
UV-B最初被认为是一种胁迫因子,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UV-B作为光信号对植物生长发育具有重要调节作用。UV-B辐射的波长、强度和持续时间决定了其对植物产生各种生物学影响。UV-B辐射导致植物产生大量DNA光产物,其中最主要的是环丁烷嘧啶二聚体(Cyclobutane pyrimidine dimer,CPD)。这些损伤会影响植物DNA的代谢和功能。植物可以通过光解酶(Photolyase)来
本文以DRM产业技术为基础,分析国内外DRM技术特点以及产业化趋势,讨论在国产密码的智能终端版权保护技术的前提下,研究融合媒体终端安全技术和基于硬件安全的终端版权保护技术,实现以高安全智能芯片为基础的统一DRM客户端SDK的技术方案,并通过分析各领域的产业部署情况,研究现有统一DRM客户端SDK的技术短板和后续研发方向。
氨氮是汾河水体中的主要污染物之一,氨氮的富集会导致水体的富营养化并威胁到水体生态系统,影响人类身体健康。因此,寻找一种高效,清洁的氨氮降解方法尤为重要。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Heterotrophic nitrification-aerobic denitrification)细菌可以通过硝化和反硝化作用将氨氮转化为N2,方便快捷,经济成本低,已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因此,寻找具有良好性能的异养硝化
目的:研究399例慢性低血压患者的病因和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医医院院睡眠医学科门诊确诊为慢性低血压患者399例作为研究对象,临床调查慢性低血压的病因并分析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低血压有多个病因和危险因素,各个病因或危险因素依次为低血压家族史(11%)、低盐饮食(96%)、低体质(9%)、过度节食(3%)、卧床过多(85%)、低体力运动水平(
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是人类消费的第三大主要粮食作物,但由于其经常受青枯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Rs)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ium,Fox)的侵染,导致质量和产量严重降低,从而制约了马铃薯产业的良性发展。展开对该两种病害的防御相关基因或抗病基因的研究,将有助于马铃薯抗病育种的目标基因选择和应用研究。植物磷脂酰丝氨酸脱羧
柳叶鼠李(Rhamnus erythroxylon Pall.),为鼠李属(Rhamnus)灌木,其叶可入药也可食用。嫩叶可作为中医药用,主要功效为清热除烦、消食化积;此外,柳叶鼠李叶有浓香味,在山西和陕西民间用以代茶。本实验室对其适茶性和化学成分的研究表明其适合作为茶饮且富含黄酮和蒽醌类活性成分。在此基础上,本论文采用低共熔溶剂微波辅助提取和大孔树脂富集相结合,建立了柳叶鼠李叶中槲皮素、大黄素-
目的 基于现代文献总结原发性低血压病中医证候特征及不同时期的证素变化规律。方法 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及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VIP)自建库至2022年2月收录的原发性低血压病证候相关文献进行统计,汇总分析其证候特征及2000年前后的证素变化特点。结果 共纳入文献39篇,总病例数4 526例,涉及四诊信息69个,出现频次前5位依次是头晕(3 047次
植物感夜运动是指许多豆科(Leguminosae)和酢浆草科(Oxalidaceae)植物的叶片白天开展、晚上闭合的昼夜节律性运动。植物叶片运动是由于叶枕远、近轴两侧皮层运动细胞的膨压发生不同变化而引起的。感夜运动现有的研究主要是一些植物的叶柄及叶枕的解剖结构、水通道蛋白和相关离子通道蛋白,如含羞草(Mimosa pudica)、菜豆(Phaseolus vulgaris)和雨树(Samanea
谷子是我国主要的小杂粮,兼具有营养丰富、口感优等特点,是模式作物之一。干旱是导致谷子作物严重减产的主要因素,对谷子耐旱基因的研究可为产量的提高提供新的思路。ORANGE(OR)是在橙色花椰菜突变体中首次发现的基因,它可以诱导类胡萝卜素的合成,增强植物对环境胁迫的适应性,但谷子中ORANGE基因尚未被研究。本研究为对该基因在植物干旱胁迫中进行分析,首先筛选了八个品种的谷子在生长发育时期的抗旱性,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