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胸蚓组织中一组核酸酶的分离、纯化及其制备、纯化工艺的研究

来源 :山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eewqqwe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室近年对双胸蚓的研究发现,其组织内含有非常强的能够杀灭微生物、尤其是病毒的活性成分,并经初步的研究表明,这些组分具有降解多种DNA和RNA的活性,推测应是双胸蚓组织中含有的核酸酶。为了进一步确定双胸蚓组织中核酸酶的种类、数量、酶学性质、结构、生物学功能及作用机制,本研究从建立一系列灵敏、适用于各种特性的核酸酶样品的活性测定方法入手,系统地研究了双胸蚓组织核酸酶粗提液在各种理化条件下的稳定性,并以此为依据,探索、研究了分离、纯化双胸蚓组织核酸酶的技术路线,对双胸蚓组织中多种核酸酶进行了分离纯化。一、双胸蚓组织核酸酶活性测定方法体系的建立鉴于本研究中的核酸酶的作用特征是能够降解核酸(DNA和(或)RNA),采用单相酶扩散法、琼脂糖凝胶电泳法、紫外分光光度法等技术,以DNA和RNA作为反应底物,建立酶促反应体系,通过分析底物的降解程度、降解方式,或者产物的增加(增色效应),鉴定样品中是否含有核酸酶及其活力大小,并推测可能的酶学机制。经过长时间摸索和试验,建立并确定以下测活方法:1.单相酶扩散法(SRED,平板法);2.琼脂糖凝胶电泳法;3.紫外分光光度法;4. PAGE-咪唑-氯化锌反染技术;5. PAGE-DNA功能胶测活法;6. PAGE-考马斯亮蓝R-250染色比对切胶测活法;7.干琼脂糖薄膜覆盖法(DAFO)。二、双胸蚓组织核酸酶粗提液制备工艺和理化性质的研究本部分研究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单相酶扩散等方法对制备双胸蚓组织粗提液过程中影响核酸酶活性的各种因素、粗提液的酸、碱稳定性、温度稳定性, PAGE、SDS-PAGE电泳过程中的理化因素对核酸酶活性的影响等进行了研究。确定机械法为快速、有效的制备双胸蚓组织匀浆的方法,以0.1mol/L NaAc/HAc (pH4.6)缓冲液作为抽提双胸蚓组织匀浆中核酸酶的基本提取液。双胸蚓组织核酸酶粗提液稳定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其最适pH范围在4.0-5.4之间;粗提液中的核酸酶对温度稳定;无水乙醇、丙酮不破坏其中的核酸酶活性,并且在无水乙醇、丙酮含量达50%时,所有活性组分均进入沉淀中;55%硫酸铵沉淀的蛋白质,含有较低的核酸酶活性,表明盐析后活性组分主要保留在上清中。PAGE电
其他文献
一、发展现状截至2011年底,全市共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3788家,其中,粮食生产合作社1303家、农机合作社256家、植保合作社90家、其他合作社2000多家,总量居河南省第一,规范运作
金属的各种物性参量(如晶格常数、线膨胀系数、德拜温度、杨氏模量等)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当材料处于极端环境下时,如高温高压环境,材料的各种物性都会发生变化,从而影
在微学习时代和个性化学习时代的各种新型教学模式中,微课十分高效地承担起类似传统“知识灌输者”的角色,为学习者留出更多时间和精力实现高阶学习目标。虽然微课在新型教学模式中的作用十分重要,但是微课的作用绝不仅仅局限于机械发挥“呈现知识”和“展示技术”等方面。当前,体验式学习理论和交互技术的兴起,解决了微课突破发展瓶颈和实现功能性转变的迫切需求。H5动画中的交互技术能够帮助微课实现深度的交互功能,使学习
生态文明视域下集体主义价值观内涵发展研究是基于生态危机日益严重这一大的背景而提出来的。本研究试图将人与自然视为一个有机统一整体,尝试以集体主义价值观的核心理念来
我校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实施了"双实践教学模式",即教学性实习与生产性实习有机结合的模式,二者有机结合才是适应市场需求的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新模式。
人们的精神生活离不开文化性建筑空间与环境空间。本文从复合界面与人的心理感知影响以及复合界面对环境空间的影响进行分析,并结合实践案例安化梅山文化长廊项目进行理论印证。安化梅山文化长廊是梅山地域文化的展示性空间,对安化县旅游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由于它所处的地理位置接近安化二中,所以附加了其教育属性。本文从复合界面的形态效应角度对安化梅山文化长廊进行客观理性的分析,希望能从学术的角度对梅山地域文化
矿井搜救机器人是一种高效的替代搜救设备,可以代替救援人员进入复杂危险的灾后现场,执行探测、搜索和救援任务,提高搜救速度,减少不必要的人员伤亡。简要概括国内外煤矿搜救
设计的三自由度轮-轴扭振实验装置用于测量系统的主振型、分析附加质量对振型和固有频率的影响等教学实验。在此实验装置上,应用测量技术与方法,结合振动分析理论和有限元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