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n基Ⅱ-Ⅵ族纳米结构材料荧光和振动特性研究

来源 :东华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laobo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荧光和振动特性是半导体材料最重要物理性能之一,对其研究可以提供辐射在半导体中产生,传播及有关半导体能带结构、缺陷、电子、声子等最基本的物理性质和信息。Zn基Ⅱ-Ⅵ族纳米材料是直接宽带隙半导体材料,在电子、光电子特别是发光器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成为当今研究热点。本论文利用热蒸发法制备出具有不同形貌的ZnS和ZnSe纳米结构材料,对其结构、荧光和振动等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具体内容如下:1.研究了ZnS纳米线和ZnS纳米带变温光致发光光谱(PL)中紫外、可见光两个波段的荧光特性,研究了ZnS纳米带和纳米线中激子及缺陷的相关性质。在紫外发射区域,ZnS纳米带中观察到自由激子发射(FX),自由电子跃迁到受主能级发射(e,A)以及与之相对应的纵向光学模声子伴线(10K);而在ZnS纳米线中,仅观察到中性施主束缚激子发射(D°,X)和自由电子发射(10K)。随温度逐渐升高,发现变温PL谱中FX和(D°,X)的峰值和强度随温度的变化关系与经验公式符合地很好。在可见光发射区域,ZnS纳米线中观察到了施主受主对发射(DAP)和自激发发射(SA)带,而在ZnS纳米带中却观察到与晶格缺陷有关的Y带发射。Y带发射在温度低于50K时消失。施主-受主对和自激发发射的峰值和半高宽(FWHM)随温度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通过对ZnS纳米带和纳米线紫外及可见光发射的研究,提供了电子态等相关信息,揭示有关辐射机理等。2.通过调整不同沉积位置,可以调控ZnSe纳米结构从立方相到六方相演变。选取沉积位置距离中心为31,27和22cm的ZnSe纳米结构,依次标记为样品S1,S2和S3。通过XRD测试对三个样品进行物相分析,观察到S1为立方相,S3为六方相,S2介于立方和六方相之间,说明随着沉积位置的改变,从S1到S3,ZnSe从立方相演变为六方相。拉曼散射谱也观测到类似的变化,从样品的室温拉曼散射谱中观察到ZnSe的横向光学振动模(TO),纵向光学振动模(LO)等模式。而E1(TO)模式仅在S3中观察到,这种模式仅存在于六方结构中,这与S3是六方结构相符合。光致发光发射谱也证实晶相的变化,样品S3的发射峰和样品S1的发射峰相比明显蓝移,引起发射峰蓝移的原因是六方结构的ZnSe(样品S3)带宽要比立方结构的ZnSe(样品S1)大。
其他文献
多铁性材料是同时具有铁电性、铁磁性、铁弹性中至少两种特性的多功能材料。铁酸铋(BiFeO_3)是目前少数能在室温下同时具有铁电性和反铁磁性的一种多铁性铁电材料,在研制新型的存储器、集成电路、磁传感器以及自旋电子器件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本论文对BiFeO_3铁电薄膜材料进行深入的研究。利用磁控溅射方法(Magnetron Sputtering)制备了BiFeO_3薄膜,应用X射线衍射仪(XRD
采用金属纳米结构的局域表面等离激元共振特性(LSPR)可以实现半导体纳米复合结构表面光子的高效吸收,从而可以实现金属与半导体介质界面电子的SPR有效激发来增强半导体的光电响
本论文首先简述活动星系核的基本特征及近年来的观测进展,然后介绍围绕耀变体的GeV光变特征开展的研究工作。我们系统分析了26个耀变体的费米/大视场探测器观测数据(约8年)。首
作为特殊函数的双变量厄米多项式,在量子光学理论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本文将对其开展数学和物理方面的研究。分为以下7部分:第1章,绪论。强调双变量厄米多项式的特殊性,及其明确的物理意义。第2章,从相干态及其完备性的积分形式,引入双变量厄米多项式。第3章,双变量厄米多项式的性质。结合有序算符内的积分技术(IWOP),给出关于双变量厄米多项式的若干算符恒等式和积分公式。第4章,双变量厄米多项式与纠缠态表象。
学位
本文将继续在手征SU(3)夸克模型和扩展手征SU(3)夸克模型下,运用共振群方法(RGM),研究所有可能量子数的△△和N△多夸克系统的相互作用。  首先,本文动力学地研究了所有可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