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茯苓胶囊(不同剂量)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研究

来源 :湖北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elian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剂量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有效性,及用药的安全性,对其结果进行系统的分析,为其临床精确使用,提供科学的理论及依据。方法:本试验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的研究方法,研究病例均来源于2010年8月—2011年3月在湖北省中医院妇科门诊诊断为原发性痛经的患者,共30例,年龄在18-30岁之间,按1:1:1的比例分为桂枝茯苓胶囊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和安慰剂对照组,每组各10例。依据疼痛量表、疼痛强度评价进行评分,服药3个月经周期,观察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临床症状评分,随访疗效以及血、尿、粪三大常规,及血生化等实验室检查结果,并统计分析,判定其临床疗效。结果:1.主要疗效指标比较:经治疗和随访后,桂枝茯苓胶囊高剂量组在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显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70.00%、90.00%;桂枝茯苓胶囊低剂量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率分别为60.00%、80.00%;安慰剂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40.00%、60.00%,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组药物均可以有效治疗原发性痛经,其中桂枝茯苓胶囊高剂量组优于低剂量组,安慰剂组次之。在疼痛强度方面,经治疗和随访后,三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高剂量组为2.46±1.87,低剂量组为2.64±1.98,安慰剂组为3.28±2.23,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桂枝茯苓胶囊高剂量组疼痛强度下降最为明显,低剂量组次之。2.次要疗效指标比较:经治疗随访后,比较三组病人用药前后临床症状总分,P<0.05,表明各组病人用药后,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比较三组病人用药前后临床症状总分下降值,P<O.05,即症状总分下降显著;比较组间临床症状总分下降值, P<0.05,表明桂枝茯苓胶囊高剂量组下降值较低剂量组大,安慰剂组下降值最少。经治疗随访后,比较三组病人用药依从性及用药量、用药天数,经统计学分析,P值均>0.05,表明三组病人用药依从性及用药量、用药天数相近。在伴随用药方面,三组均各有一人使用,经统计分析,P>0.05,表明各组伴随用药率相近。3.总体疗效满意度评估的比较:安慰剂组非常满意例数为1例,满意例数为4例,非常满意率为10.00%,非常满意+满意率为50.00%;桂枝茯苓胶囊低剂量组非常满意例数为2例,满意例数为4例,非常满意率为20.00%,非常满意+满意率为60.00%;桂枝茯苓胶囊高剂量组非常满意例数为2例,满意例数为5例,非常满意率为20.00%,非常满意+满意率为70.00%。比较各组非常满意率,经统计学分析,P<0.05,表明三组治疗效果均让患者满意,且桂枝茯苓胶囊高剂量组高于低剂量组,低剂量组高于安慰剂组。各组非常满意+满意率比较,经统计学分析,P<0.05,且桂枝茯苓胶囊高剂量组高于低剂量组,低剂量组高于安慰剂组。4.安全性:本次临床研究中,三组患者均无不良反应的发生,疗前疗后,实验室检查结果均未见异常变化。表明桂枝茯苓胶囊无毒副作用,可安全服用。结论:桂枝茯苓胶囊高剂量组及低剂量组均能有效治疗原发性痛经,能够显著缓解患者疼痛,临床服用安全可靠,无明显不良反应,且高剂量组在减轻患者疼痛强度方面明显优于低剂量组,该剂量药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其他文献
荷兰等设施园艺技术先进国家通过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理念,走出了一条先进、高效的设施园艺生产路线。我国设施园艺近年也得到了快速发展,设施园艺种植面积逐年增加,目
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对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与市场中的需求有一定差距,原因是很多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依然沿用原始的方式,导致学生学习的知识内容过于传统,无法在社会中
中国铁通作为新兴电信运营商,拥有全国范围内相当规模的公用电信网,经营多种基础电信业务和增值电信业务,形成固话、智能网、宽带数据、NGN等多种业务并存共同发展的格局。随
利用热丝化学气相沉积装置,以聚晶金刚石片为衬底,在氢气/丙酮/氩气反应体系中研究了衬底温度对纳米金刚石生长的影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生长结果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
大批量定制是一种先进的生产模式,目前关于大批量定制的研究中缺乏一种面向定制产品制造质量快速检测规划技术,这大大影响了定制产品的检测效率以及产品生产周期。本文结合定制
以宝钢高炉矿渣为原料整体析晶法制备矿渣微晶玻璃,通过DTA确定微晶玻璃的热处理制度,通过XRD确定玻璃的主晶相,利用SEM观察微晶玻璃的显微形貌,并对微晶玻璃的抗折强度进行
英国学界对俄罗斯研究的历史超过400年,积累了丰富的研究经验,著名学者和优秀成果如恒河沙数。冷战结束之后,英国学者围绕着俄罗斯转型问题,依然刻苦钻研,笔耕不辍。在诸多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