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在全面对外开放的条件下做宣传思想工作,一项重要的任务是引导人们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自媒体时代以来,如何做好新时期舆论引导一直是思想宣传工作的重要课题。如何科学、有效地引导舆论尤其是网络舆论,成为现实政治与社会生活中一个亟需回答的学术性问题。舆论引导是一个涉及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大众传播、社会心理等多学科、跨专业的交叉性研究课题。它是当前中国意识形态工作的中心议题,不仅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特别是如何牢牢把握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问题,具有重要理论意义,而且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思想工作具有实践指导意义,它事关国家思想政治工作大局。本文立足当代中国加强宣传思想领域凝聚力的现实需要,遵循马克思主义文化领导权理论,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原则,结合新闻传播学的学科知识,在借鉴吸收中国共产党引导舆论所得成果的基础上,采用概括分析法、比较研究法、文献研究方法、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等,阐明舆论引导的科学内涵及其基本原则,分析当代中国舆论引导工作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从马克思主义文化领导权的价值理性与尊重新闻传播规律的工具理性两个层面,探讨创新舆论引导的战略路径。全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主要阐释了舆论及其相关概念的科学内涵,注重概念发展历史与逻辑的统一,分析中西方语境中内涵的异同,明确本文研究的主要对象。第二章明确舆论引导的价值取向和社会效应,主要包括对于政治归属的界定,即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这是进行舆论引导的首要原则;从社会实践出发,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进行舆论引导的核心原则;直言主流意识形态的导向性,遵循社会信息传播的客观性与导向性的统一,这是进行舆论引导的重要原则。科学的理论原则是指导社会实践的基础,原则的确定为解决当前问题,指明了方向。第三章根据当前国内外具体形势,概括分析当前舆论引导面临的三大主要问题与挑战。一是伴随信息技术的新发展,传统媒体难以适应新的舆论引导形势,网络媒体异军突起,海量网民纷杂多样的思想观念,构成强大的舆论力量,网络中的舆论失范问题频发,新媒体正在变革传统的舆论引导格局,挑战当前舆论引导的影响力;二是国内三大主要社会思潮,即新自由主义、“新左派”、新儒家思潮,作为非主流意识形态集中地反映了不同阶层的利益诉求,挑战舆论引导的统摄力;三是世界社会主义低潮的形势影响着国内民众的信仰,而西方国家继续凭借其“文化霸权”地位,将西方意识形态裹挟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不断冲击主流意识形态的边界,国际文化交流也在碰撞、融合中消解舆论引导的凝聚力。第四章为本文的重点,面对当前社会舆论场中存在主要的问题与挑战,在遵循马克思主义价值理性与舆论引导规律工具理性基础上,提出与时俱进的解决方案,构建现代化的舆论引导路径。第一,创新传播方式。主流媒体要在传统平台的基础上拓展新的平台,促进媒体间的融合发展,善于主动设置议题;变革传统“自说自话”的话语方式,改变生硬晦涩的话语风格,向人民群众学习话语,在与西方文化交流中警惕话语陷阱;尊重舆论引导规律,掌握好“时、度、效”三者之间的关系,把握最佳时机,保持信息传播及时、准确;注重质变与量变的辩证关系,适度适量进行舆论引导;扩大实践效力,提升引导效果。在创新传播方式的实践中,推进舆论引导的时代化。第二,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站稳群众立场,践行群众路线,在“三贴近”中找准切入点;践行马克主义群众观,在信息筛选中体现群众观,在传播方式上呈现双向互动,在现代媒介融合中落实群众观。在满足群众需求和愿望的过程中,实现舆论引导的大众化。第三,坚定理论自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引领社会思潮的进步旗帜,“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原则能够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共识,全方位健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的渠道,既要坚持舆论高位主体的领导地位,充分发挥党委和政府的主导作用,同时注意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纽带、桥梁作用;重新审视中华文化,充分发掘民族文化的优势,汲取中华民族的智慧营养,在创新发展中凝聚精神力量。在坚定理论自信中,挺起舆论引导的腰杆子。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传播方式的不断变革,世界性的交往带来多元思想潮流波涛汹涌,西方的强势话语正席卷全球,技术挑战、思想挑战、文化挑战交互并存。面对新的形势,我们只有与时俱进,以改革创新精神实现对舆论的巧引导,才能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守住舆论阵地,牢牢把握社会主义的文化领导权,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