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极控制权对内部资本市场运行效率的实证研究

来源 :浙江财经学院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resident_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Alchian(1969)和Williamson(1975)首次提出“内部资本市场”的概念,认为内部资本市场是有效配置企业内部稀缺资源的一种机制,时至今日,它已成为国内外学术界的一个新兴的热点研究领域。尽管国内对其研究起步较晚,却不妨碍其快速发展的步伐。在2007股权改革基本完成的背景下,结合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特征与国内上市公司股权高度集中现象,本文通过追溯上市公司终极控制权,研究直接所有权背后的繁杂控制链特征,更完整、更全面、更真实地揭示出股权结构特征,并基于这终极控制权行为特征表现研究内部资本市场运行效率,体现出两者间的本质内涵关系,达到真正实质的研究效果。本文首先综述了国内外相关文献,界定本文对内部资本市场的概念,接着明确文中所涉终极控制权的定义与边界,以控制权私有收益理论、自由现金流假说(代理理论)与内部资本市场假说三个理论基本为指导,深入分析终极控制权特征对内部资本市场效率运行的影响,为第四章的实证研究假设作铺垫。文中一大亮点是内部资本市场运行效率的测度,借鉴国内外相关实证测度方法,考虑国内内部资本市场发展现状及相关数据信息的获取,选取基于“调整的利润敏感性法”直接测度模型,利用分部报表数据测度内部资本市场效率情况。本文选取2008~2010年间193个沪深A股上市公司样本,通过构建多元线性模型,进行各变量间的相关性描述及回归分析(比较分析、逐项递进分析等),表明终极控制权比例、终极现金流权比例与内部资本市场运行效率成显著正相关;国有终极控制权下的内部资本市场运行效率要比民营控制下的好,但优势并不突出。此外,较之终极现金流权,终极控制权、两权分离度及其产权性质对内部资本市场效率的影响更具有同质性,它们间的关系更显著。本文研究发现,终极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分离度大小对内部资本市场效率的影响并不显著,它的显性影响在一定条件下产生。在既定终极控制权比重下,两权分离度越大,终极控制人就可以较小的现金流权控制上市公司,因其只需承担小部分风险与经营失败成本,此时获取控制权私有收益的掏空或侵占动机更强烈,易导致内部资本市场效率降低;而在高现金流权比例下,由于终极控制人与其他股东的利益趋同,目标公司经营失败时所承担成本很大,促使其科学合理配置资源,促进内部资本市场有效运行。
其他文献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面对当前边检工作的新形势和新挑战,在完善和优化边检门户网站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高新科技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边检服务理念,借助电子政务平台,研究边检服务文化与公共关
选择河南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的监管问题作为研究内容,研究的范围应该属于金融监管的范畴。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迅速,但是由于外部环境的不利和中小企业自身的缺陷,在成长中
为有效管理国家气象中心高性能计算系统的计算资源,提出一种气象计算资源管理系统。用银行账户的设计思想表示计算资源与用户的关系,以账户资金量化描述资源使用量,以账户的
新股首次公开发行问题一直备受学术界的关注,IPO抑价之谜更是金融界经久不衰的热点话题。所谓IPO抑价是指新股发行价低于上市后首日交易的收盘价,投资者认购新股能够获得超额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国家资信、政府资信、企业资信和个人资信共同构成了整个社会的资信体系。人无信不立,个人作为社会经济活动中的最小单元,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