羔羊胃提取物维B12胶囊对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作用及潜在机制研究

来源 :第四军医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qingqing44526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我国的胃癌早期诊断率一直偏低,导致胃癌的治疗效果一直不令人满意,针对胃癌癌前病变进行干预代表着对胃癌积极防御的有效策略。慢性萎缩性胃炎作为胃癌癌前病变的一种,在胃癌的发展中处于重要的中间环节,该阶段如能有效治疗和干预,实现逆转,使病变恢复正常,则可能降低胃癌的发生率。目前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尚无明确的逆转方法,这有赖于对其具体发病机制的进一步深入探究。前期课题组通过全国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IV期临床试验证明羔羊胃提取物维B12胶囊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尤其是伴肠化生的病例具有明显的逆转效果,为了进一步完善相关证据,并探索可能涉及的机制,我们以大鼠为模型进行了基础实验研究。目的:探索羔羊胃提取物维B12胶囊对于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肠化生的逆转效果,并探索其可能涉及的机制。方法:1、综合文献报道,通过“MNNG+化学刺激+低酸+不规律饮食”多种因素的刺激,诱导建立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模型。具体方法为:6周龄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2组,其中造模组大鼠32只,正常对照组10只,给予造模组Wistar大鼠100μg/ml的MNNG溶液自由饮用,0.03%的雷尼替丁饲料作为食物,每周空腹灌胃1次50%酒精及饥饱失常1次的刺激,共计20周,以建立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模型,正常组大鼠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及正常饮食。期间每周1次记录好大鼠进食饮水量及体重变化等数据。造模结束后正常饮食1.5个月,于最后一天饥饿24小时后造模组大鼠处死10只,正常对照组处死5只,收集各组大鼠胃液、血清及胃组织标本,通过检测各组大鼠胃液p H水平及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和AB-PAS染色的方法观察大鼠胃粘膜病理改变,判断造模是否成功及病变严重程度,为下一步观察药物疗效实验打好模型基础。2、给予羔羊胃提取物维B12胶囊治疗阶段,将原造模组大鼠(共16只)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给药组和非给药组,每组8只,另外设造模结束后正常组剩余的5只大鼠为阴性对照组,共计三组。给药组按照0.02g/100g的体重比例灌胃给予羔羊胃提取物维B12胶囊药物溶液,正常对照组及非给药组均灌胃等量的生理盐水,各组刺激均持续3个月完成给药治疗实验,于最后一天饥饿24小时之后处死各组大鼠收集胃液、血清及胃组织标本,期间每周记录各组大鼠进食饮水量及体重变化等数据。通过对比各组大鼠胃液p H水平变化及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和AB-PAS染色的方法观察各组大鼠胃粘膜病理改变情况,判断羔羊胃提取物维B12胶囊对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效果。3、通过相应试剂盒检测相关血清氧化应激因子(SOD、GSH-Px、MDA)水平变化及Ki-67和Bax免疫组化染色,判断羔羊胃提取物维B12胶囊逆转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过程中可能涉及的机制通路,为下一步具体的机制探索指明方向。结果:1、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成功建立:造模期间,造模组大鼠进食量、饮水量及体重增加值均小于正常对照组,其中体重变化自第4周开始出现统计学差异(造模组240.16±21.62g vs.正常组291.00±35.52g,P<0.05)。造模结束时,发现造模组大鼠胃液p H值高于正常对照组大鼠(造模组3.56±0.62 vs.正常组2.01±0.56,P<0.05)。HE染色显示,正常对照组大鼠胃窦粘膜固有层腺体丰富,腺体形态结构正常,未见炎症细胞浸润、腺体萎缩或结构异常等病变;造模组大鼠胃窦大小弯侧粘膜固有层腺体数目则显著减少,腺体结构紊乱,排列失去规则,大小不一,腺体间隙变宽,出现明显炎症细胞浸润。对两组大鼠病变进行定量评分统计分析,发现炎症(造模组2.30±0.64 vs.正常组0.00±0.00,P<0.05)、萎缩(造模组2.20±0.63 vs.正常组0.00±0.00,P<0.05)及肠化生病变(造模组0.70±0.82 vs.正常组0.00±0.00,P<0.05)的评分均有统计学差异。另外,造模组大鼠粘膜层显著变薄,黏膜肌层厚度增加,粘膜层与黏膜肌层厚度比值显著减小(6.34±1.05 vs.2.41±0.77,P<0.05)。AB-PAS染色结果显示造模组大鼠腺体密度明显降低(造模组7.53±2.31 vs.正常组13.43±1.26,P<0.05)。两组大鼠出现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例统计结果显示,造模组大鼠萎缩率达到100%,肠化率达到50%,对照组大鼠未出现萎缩和肠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羔羊胃提取物维B12胶囊能够成功逆转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给药后观察发现,给药组大鼠体重增量逐渐大于非给药组,约在给药第六周后两组大鼠体重差异开始出现统计学意义(给药组508.26±33.96 vs.非给药组495.50±23.01,P<0.05)。给药组大鼠胃液p H值略高于正常对照组大鼠,但低于非给药组大鼠,给药组与非给药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给药组3.07±0.55 vs.非给药组4.45±0.72,P<0.05)。对给药组和非给药组大鼠病变进行定量评分统计分析,发现炎症评分(给药组1.43±0.53 vs.非给药组2.14±0.69,P=0.051)无统计学差异,而萎缩(给药组1.57±0.79 vs.非给药组2.71±0.49,P=0.007)和肠化生病变(给药组0.71±1.50 vs.非给药组3.57±0.79,P=0.001)的评分均有统计学差异。给药组大鼠胃黏膜层与黏膜肌层厚度与正常对照组大鼠较接近,非给药组大鼠胃粘膜层厚度仍明显减低,黏膜肌层厚度明显增加,二者比值与给药组相比也减小,两组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给药组3.78±0.45 vs.非给药组2.37±0.38,P<0.05)。非给药组大鼠胃粘膜单位长度(1mm)内腺体数目均值为7.47±2.06,明显小于给药组大鼠的9.58±1.51(P<0.05)。统计胃粘膜表面增生结节数目发现,胃底、胃窦及全胃范围内给药组与非给药组数目均有统计学差异(见正文第二部分图2-3)。各组大鼠胃粘膜病变总体统计结果显示,给药组大鼠重度萎缩率和肠化率明显小于非给药组大鼠(重度萎缩率:给药组14.29%vs.非给药组71.43%,P<0.05;肠化率:给药组28.58%vs.非给药组57.14%,P<0.05)。3、羔羊胃提取物维B12胶囊逆转慢性萎缩性胃炎病变涉及的潜在机制:Ki-67组化染色显示,给药组病变处增殖活力增高,活力与正常组相当,未给药组的相同组织部位增殖活力低于给药组,统计发现给药组与非给药组无统计学差异。Bax组化染色显示,给药组病变处细胞凋亡减轻,未给药组的相同组织部位凋亡染色结果强于给药组,提示羔羊胃药物可能抑制胃组织细胞的凋亡,从而避免萎缩加重。比较各组大鼠血清氧化应激因子水平发现,给药后,给药组大鼠的血清SOD水平和GSH-Px水平明显升高,MDA水平则显著下降,与正常组大鼠血清相应因子水平差距减小,与非给药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体统计结果见正文第二部分表2-7、表2-8和表2-9)。结论:1、利用Wistar大鼠给予其100μg/ml的MNNG溶液自由饮用,0.03%的雷尼替丁饲料作为食物,每周空腹灌胃1次50%酒精及饥饱失常的刺激方法,历时20周,可以成功建立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变模型,并且成功率高,模型稳定性好。2、羔羊胃提取物维B12胶囊可以极大改善大鼠萎缩病变和逆转肠化生,并可能防止癌变。3、羔羊胃提取物维B12胶囊对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作用涉及的机制可能是促进了正常腺体的增殖和抑制了异常的腺体凋亡及氧化应激反应。
其他文献
【搜狐科学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近日有研究人员表示应该提倡人们将牛奶等奶制品作为日常饮食中必要的组成部分,因为奶制品不仅可以为人们带来健康的身体,甚至还能带来诺贝尔奖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正>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是中国的一个现代化的卫星发射试验基地,总部设在四川省西昌市,发射场位于西昌市西北约60公里处。发射中心下设有发射场、技术中心、指挥控制中心、跟
在于工程实列,采用神经网络理论,建立了斜坡稳定性评估分支结构专家系统,并针对斜坡评价的不同阶段,分别建立了以地质信息为3指标和斜坡的几何与力学参数为评价指标的两种评估系统
质量功能展开是满足顾客需求的一种质量工程管理方法,其主要特征是以用户需求驱动产品质量转换和产品设计生产,其在教学质量管理领域的运用也不断拓展。根据质量功能开展理论
某批U型Q235A螺栓在预拧紧时即发生断裂,存在批量断裂现象。采用宏观检测、化学成分分析、金相检验、电镜扫描、非金属夹杂物检测、力学性能和硬度检验等手段对螺栓的断裂原
本文主要以招标投标管理部门的信息化建设为重点进行阐述,结合当下企业招投标管理工作现状为依据,首先分析招投标管理部门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其次介绍招标投标管理部门的信
<正>丽江市古城区金虹学校坐落在世界历史文化名城——丽江古城之北的金虹山麓。学校依山而建,整个校园因山取势,依坡造型,一步一台阶,一层一天地。居高望远,大研古城、丽江
建筑行业是耗能大户,对于资源的需求量极为巨大,尤其是墙体材料会耗费掉大量的物质资源,因此研发和应用新型节能墙体材料极为重要。本文就新型加气混凝土砌块材料进行了研究,
增材制造技术是一种新型的产品生产制造技术,其的出现颠覆了人们传统的产品生产加工方法,赋予产品制造更多的创新性和可能性,并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和降低了生产成本,推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