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晚明,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戏曲活动呈现出日益繁荣的局面。具有极其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的研究课题是“晚明南京戏曲活动研究”。全文共四章,综合考察南京戏曲家的活动及其创作,党争与南京戏曲活动的关系,昆曲在南京的发展,推动昆曲发展繁荣的家班、职业戏班和秦淮妓院,以及晚明日益繁荣的秦淮戏曲活动及其文化特征。绪论部分阐述了选题理由及意义,分析了目前晚明南京戏曲活动的研究现状,并总结了本课题的特色与创新之处。第一章研究晚明南京曲家,包括南京本地戏曲作家及其创作、寓居南京的外地戏曲作家及其创作、戏曲评论家、家班、职业戏班、秦淮歌姬、串客等戏曲演员,力求对这些曲家作全面、充分的考察。本章还重点研究了促进晚明南京剧坛兴旺的两个代表性曲家——汤显祖与潘之恒。纵观昆曲在南京的发展,晚明,昆曲逐渐取代其他唱腔成为剧坛的主导唱腔,它的繁荣成为晚明整个南京戏曲活动鼎盛的重要标志。值得一提的是,家班、职业戏班和秦淮演出对昆曲在南京的发展都居功甚伟。因此,第二章重点考察晚明昆曲在南京发展,昆曲传播的主要方式——家庭戏班、职业戏班和秦淮的昆曲演出、昆曲演员及其度曲。晚明南京的戏曲活动离不开政治的影响。整个明朝,党争是一个非常显著的政治现象,万历以后党争越发清晰,并对南京的戏曲活动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第三章重点考察党争对南京戏曲活动政治化的影响。重点包括戏曲家汤显祖与东林党人的交往,《紫钗记》的创作与党争的关系,以及党争中落败的阮大铖《石巢四种》创作和演出及其与党争的关系。青楼妓院历来是戏曲活动的重要演出场所。十六楼衰败后,秦淮河畔妓家林立,秦淮逐渐成为晚明南京最为繁华的烟花之地。此时,秦淮戏曲演出形式和场所均呈现出多样化特征,更是出现了一批精通琴棋书画、能演擅唱,并具有高尚民族气节的秦淮名妓。才色俱佳的歌姬与文士志趣相投,上演了一个又一个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同时他们的密切往来对于提高歌姬戏曲表演的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第四章重点对秦淮戏曲活动的形式、场所、秦淮歌姬及其度曲进行考察,揭示秦淮戏曲活动繁荣的原因以及秦淮戏曲活动的文化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