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价碘掺杂Ti O2覆膜抗菌PVC气管导管材料的体外抗菌性能。方法:取规格为20mm×20mm×2mm的标准医用PVC气管导管材料样品及同样规格的新型碘掺杂Ti O2覆膜PVC抗菌气管导管材料样品各18片,依据有无光照处理分成4组:a N组(n=9),标准医用PVC气管导管材料样品+不经光照处理;a L组(n=9),标准医用PVC气管导管材料样品+可见光照射处理;b N组(n=9),新型碘掺杂Ti O2覆膜PVC抗菌气管导管材料样品+不经光照处理;b L组(n=9),新型碘掺杂Ti O2覆膜PVC抗菌气管导管材料样品+可见光照射处理。所有样品表面接种浓度为1×108cfu/ml左右的菌液0.05ml后覆盖PE膜培养。将a L组和b L组样品置于波长大于400nm,光照强度500mw/cm2的光照条件下培养;将a N组和b N组样品置于暗条件下培养。所有样品在培养2h后进行洗脱细菌计数,测试材料样品对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或者大肠杆菌的抗菌性能。另取上述规格的标准医用PVC气管导管材料样品和新型碘掺杂Ti O2覆膜PVC抗菌气管导管材料样品各3片,分别归入为c L组和d L组,将两种材料样品分别浸泡在装有浓度为1×108cfu/ml绿脓杆菌菌液的平皿中,置于波长大于400nm、光照强度500mw/cm2的光照条件下培养48h后扫描电镜观察起表面细菌生长情况。结果:与a N组、a L组、bN组材料样品比较,bL组碘掺杂Ti O2覆膜PVC气管导管材料样品在照射条件下其表面的活菌数量明显减少(P<0.05)。扫描电镜显示,光照射条件下d L组碘掺杂Ti O2覆膜PVC气管导管材料表面粘附的细菌明显少于c L组标准医用PVC气管导管材料。结论:可见光活化后碘掺杂Ti O2覆膜PVC气管导管材料具有明显的抗菌作用。目的:观察可见光活化后碘掺杂Ti O2覆膜抗菌气管导管对机械通气小型猪气道及肺组织细菌负荷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小型巴马香猪24只,体重21.7±1.2kg,雌雄各半。按机械通气时插入的气管导管是否经过覆膜处理以及是否在机械通气期间在气管导管内引入光照将动物随机分为4组:AN组(n=6),插入未经覆膜处理的标准PVC气管导管,不引入光照;AL组(n=6),未经覆膜处理的标准PVC气管导管+引入可见光(光照强度:0.2 mw/cm2);BN组(n=6),碘掺Ti O2覆膜PVC气管导管,不引入光照;BL组(n=6),碘掺Ti O2覆膜PVC气管导管+引入可见光(光照强度:0.2 mw/cm2)。所有动物麻醉后经口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分别在机械通气后1h和8h两个时点在动物口腔内接种浓度为1×107cfu/ml左右的铜绿假单胞菌菌液5ml。机械通气72h后过量麻醉处死动物,严格无菌条件下解剖取材。对气管导管表面分泌物情况进行量化评分;气管、支气管、肺叶组织样本和气管导管样本分别经匀浆研磨或超声洗脱处理后送微生物实验室行细菌定性定量分析;光学显微镜观察气道和肺组织行病理改变,并对肺组织损伤程度进行量化评分;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气管导管表面细菌生物被膜形成情况。结果:与AN、AL、BN三组比较,BL组动物气管导管表面的分泌物评分明显降低(P<0.05);扫描电镜显示,BL组导管表面细菌负荷量和细菌生物膜较AL组明显减少;与AN、AL、BN三组比较,BL组动物气气管、肺组织内及导管表面定植的铜绿假单胞菌和需氧菌总量显著减少(P<0.05)。与AN、AL、BN三组比较,BL组动物的肺组织损伤评分显著降低(P<0.05)。结论:可见光活化后的碘掺Ti O2覆膜PVC气管导管可减少机械通气动物气管导管表面、气道及肺部组织内铜绿假单胞菌等需氧菌的定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