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塘湖盆地位于新疆东北部,是一个叠置在古生代造山带褶皱基底之上的晚古生代—中新生代的叠合、改造型含油气沉积盆地。盆地沉积盖层包括二叠系—第三系,其中二叠系是盆地主要的油气储集层,并具低孔低渗特点,裂缝为主要的储集空间,因此本文对三塘湖盆地二叠系的裂缝(主要为构造裂缝)进行了研究,以便为该盆地油气勘探开发提供理论基础和基础资料。 本文遵循“整体、动态、综合”的研究原则,在对三塘湖盆地进行地质演化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地震资料、钻井岩芯资料、显微观察资料、古地磁资料及实验资料从构造地质学和储层地质学角度对三塘湖盆地的二叠系裂缝特征及低孔低渗裂缝性储层进行了初步研究,取得了如下认识: 三塘湖盆地经历了长期的地质演化,形成现今的由西南逆冲推覆隆起带、中央坳陷带和东北冲断隆起带组成的两隆夹一坳的构造格局。中央坳陷带是三塘湖盆地重要的含油气区带,该带受盆地抬升剥蚀影响缺失上二叠统和下三叠统,中侏罗统西山窑组在盆地内分布最广,中晚侏罗—早白垩世盆地构造格局定形,形成现今的南低北高、东低西高的复式向斜格局,并控制了残余沉积盖层的分布。 三塘湖盆地二叠系发育与盆地构造作用相关的三期构造裂缝,即受晚海西期区域挤压作用的影响发育在残余二叠系中的裂缝组合;受晚燕山期区域挤压构造作用的影响,在三叠系—侏罗系—下白垩统中形成的裂缝组合,该期构造同时叠加、改造二叠纪地层,形成新的裂缝组合;受喜山期挤压—走滑构造作用的叠加改造,在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中形成的裂缝组合。 三塘湖盆地二叠系不同时期构造裂缝的发育,在宏观上具有与坳陷带中褶皱、断裂发育密切相关的不均一性,其产状受断层产状和褶皱的部位控制。裂缝发育以北东向、北西向为主,近东西向次之,裂缝一般宽约0.04mm—2mm,线密度在0.3条/m—5条/m之间。早期裂缝已被方解石、浊沸石充填,但并非是无效裂缝。 结合宏观裂缝和微观裂缝特征及水驱油实验进行裂缝有效性分析,认为三塘湖盆地二叠系多数构造裂缝是有效裂缝(与油气运移关系密切)。本区二叠系裂缝性储层水驱油包括定向驱油型和非定向驱油型两种基本类型。其中基质物性和裂缝特征均影响着水驱油效率,裂缝特征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同时研究表明在裂缝周围如果存在溶蚀裂缝,也有利于提高基质驱油效率。 分析裂缝对低孔低渗储层的孔隙度、渗透率和非均质性方面的影响,并结合构造演化、地震剖面、有利油藏区带分析等资料,对二叠系构造裂缝进行了评价和初步预测。认为条湖凹陷、马朗凹陷的南部逆冲推覆前缘带为最佳构造裂缝发育区,也是油气最有利聚集区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