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羟色胺在刀豆蛋白A诱导的肝损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来源 :西安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p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
  急性肝损伤(acute liver injury,ALI)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主要由病毒感染、肝毒性药物、免疫等因素引起。严重或持续的肝损伤最终可导致肝功能衰竭或进展为慢性肝病、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癌。目前,ALI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需要更多的理论支持。而对人类ALI发病机制的研究与治疗药物的筛选,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良好的动物模型的建立和应用。刀豆蛋白A(concanavalin A,ConA)诱导的ALI及肝纤维化的病变过程可能与炎症反应、免疫反应、氧化应激、TLRs通路激活等相关,因而与人类免疫性肝炎及肝纤维化的病理机制较为接近,被学者们广泛应用。
  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是一种经典的神经递质,有中枢及外周源性两种,其中外周型约占95%。色氨酸羟化酶(tryptophan hydroxylase,TPH)是合成5-HT的关键酶,有TPH1和TPH2两种形式,分别调节外周和中枢型5-HT。既往研究表明,外周型5-HT在消化系统疾病、炎症反应、免疫反应、代谢等过程中均发挥着重要作用。最新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也发现,外周型5-HT可参与病毒性肝炎、非酒精性脂肪肝、肝纤维化及肝癌等多种肝脏疾病的病理过程。其机制可能与5-HT调节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等有关。然而,有关外周型5-HT在ConA诱导的肝损伤中的作用,目前尚无文献报道。
  目的:
  既往研究表明,5-HT在肝脏的生理病理过程中发挥着双刃剑的作用。一方面,5-HT有利于肝切除术后的肝再生;另一方面,5-HT还可能加重非酒精性肝病、肝纤维化、肝癌等疾病的进展。本课题旨在探讨:1)5-HT在ConA诱导的ALI中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2)5-HT通过何种受体发挥作用及通过干预该受体改善ConA肝损伤的可行性;3)5-HT在ConA诱导的肝纤维化中的作用。
  方法:
  1.首先,为了寻找较合适的造模浓度,我们分别给予野生型(wild-type,WT)C57BL/6小鼠单次尾静脉注射不同浓度的ConA(8mg/kg、15mg/kg及25mg/kg三个浓度),以制造不同程度的ConA肝损伤模型,比较各组小鼠的肝损伤情况及24h死亡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造模后谷丙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及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水平的变化;然后利用ELISA试剂盒动态监测造模后小鼠血清中5-HT水平及炎症因子IL-2、IL-4、IL-6、IL-10、IL-17A、IFN-γ及TNF-α的变化;
  2.然后我们进一步探讨5-HT在ConA肝损伤中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我们将小鼠分为5组:WT小鼠对照组(WT+NS)和造模组(WT+ConA),TPH1敲除小鼠(体内5-HT缺乏)对照组(TPH1-/-+NS)和造模组(TPH1-/-+ConA),以及TPH1敲除小鼠补充5-羟色胺酸(5-hydroxytryptophane,5-HTP,为5-HT的前体,可恢复体内5-HT)恢复5-HT后造模组(TPH1-/-+5-HTP+ConA)。造模成功后取各组小鼠的血液及肝脏组织。利用ELISA试剂盒验证各组小鼠血清中基础5-HT的水平的差异;利用上述分组的方法,给予各组小鼠以亚致死剂量的ConA尾静脉注射,观察并比较其5d的生存情况;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比较小鼠血清中转氨酶水平;HE染色比较肝组织的病理损伤程度;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中炎症因子的水平;qRT-PCR检测肝组织内炎症因子mRNA水平;利用试剂盒检测比较肝组织中氧化应激相关指标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的含量;利用westernblotting的方法检测肝组织内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蛋白的表达情况;Tunel染色比较肝细胞的凋亡程度;通过westernblotting检测肝组织内HMGB1、TLR2、TLR4、TLR9及下游分子MyD88、IRAK1、TRAF6及NF-κB蛋白的表达水平
  3.然后我们分析了5-HT通过何种受体发挥作用。我们首先检测了造模后肝内5-HT2A和5-HT2B受体的变化情况,然后探讨与ConA肝损伤相关的5-HT2A受体的拮抗性药物酮色林能否改善ConA肝损伤。我们将WT小鼠分为3组:对照组(NS)、造模组(ConA)及造模的同时腹腔注射酮色林组(ConA+ketanserin)。首先通过westernboltting验证酮色林能否降低小鼠肝组织内的5-HT2A受体;然后我们采用上一部分的实验方法,分别探讨在ConA肝损伤中,酮色林能否减轻小鼠肝功能损伤、肝组织病理损伤、氧化应激损伤、肝细胞凋亡,能否抑制HMBG1-TLRs通路及减轻炎症反应。
  4.最后我们初步探讨了5-HT在ConA慢性刺激致肝纤维化中的作用。该部分中,我们将小鼠分为四组:WT小鼠对照组及造模组(造模方法:ConA12mg/kg,1次/w,连续8w),TPH1-/-敲除小鼠对照组及造模组。造模成功后取各组小鼠的血液及肝脏组织。利用ELISA试剂盒动态监测造模后小鼠血清中5-HT水平的变化;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比较小鼠血清中ALT和AST水平;HE染色比较肝组织的病理损伤程度;SiriusRed染色比较肝组织内胶原纤维的含量;进一步通过试剂盒检测肝组织内羟脯氨酸的含量,比较胶原蛋白的水平;最后通过westernblotting比较各组肝组织内α-SMA及TGF-β1的表达水平。
  结果:
  1.15mg/kg的ConA造模时肝组织损伤较明显,血清中ALT、AST水平显著增高,炎症因子的释放明显增多,且24h内不会造成小鼠死亡,是ALI较合适的造模浓度;ConA造模后血清5-HT水平明显升高;
  2.TPH1-/-小鼠体内5-HT水平明显缺乏,而补充5-HTP可恢复5-HT水平;
  3.5-HT可增加亚致死剂量ConA(25mg/kg)作用下小鼠5d的死亡率;
  4.在ConA肝损伤中,5-HT可增加小鼠血清中ALT、AST水平,并加重肝脏病理损伤程度,促进血清中IL-2、IL-6、IL-17A、IFN-γ及TNF-α等炎症因子的释放;
  5.在ConA肝损伤中,5-HT可增加肝组织内MDA、MPO及NO的含量,降低GSH的含量,加重氧化应激损伤;
  6.在ConA肝损伤中,5-HT可促进肝组织内促凋亡因子Bax的表达,降低抗凋亡因子Bcl-2的表达,进而促进肝细胞凋亡;
  7.在ConA肝损伤中,5-HT可能通过激活HMGB1-TLRs及下游MyD88/IRAK1/TRAF6/NF-κB通路,促进肝内炎症因子的释放,加重炎症反应;
  8.ConA造模后肝组织内5-HT2A受体的表达明显增多,而5-HT2B受体无明显变化;5-HT2A受体拮抗性药物酮色林可通过抑制氧化应激损伤、肝细胞凋亡及抑制HMGB1-TLRs通路等途径减轻ConA诱导的肝损伤,提示5-HT可能通过5-HT2A受体加重ConA肝损伤。
  9.在ConA诱导的肝纤维化中,5-HT可能增加小鼠血清中ALT、AST水平,加重肝组织病理损伤程度,促进胶原沉积,增加肝组织内α-SMA及TGF-β1的表达。
  结论:
  1.5-HT可能加重ConA诱导的肝损伤。
  2.5-HT可能通过5-HT2A受体促进肝组织氧化应激损伤、肝细胞凋亡及激活HMGB1-TLRs通路,最终加重ConA肝损伤,而5-HT2A受体拮抗剂酮色林可能通过抑制上述过程减轻ConA肝损伤。
  3.5-HT可能促进ConA慢性刺激所致的肝纤维化。
其他文献
目的:对脊椎成骨型转移瘤的CT及MR不同影像学征象进行对比研究,并分析其对本病的诊断价值。  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经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的脊椎成骨型转移瘤患者的CT及MR表现,对不同影像学征象进行记录和统计学分析。  结果:38例患者共检出110个病灶,累及91个椎体。CT平扫表现为椎体骨松质内的单发或多发斑点状、结节状或不规则形高密度影,MR平扫T1WI及T2WI均为低信号,但T2WI信号
目的:  通过对MSCT和18F-FDGPET/CT诊断结节或肿块型不典型肺结核的对照研究,探讨两者单独检查及两者联合检查对于诊断结节或肿块型不典型肺结核的临床应用价值,并进行对比分析。  方法:  收集青岛大学附属医院2011.01~2015.09经病理证实为肺结核的结节或肿块63例,均行CT平扫加增强检查及18F-FDGPET/CT显像,所有患者的CT检查和18F-FDGPET/CT显像的检查
学位
目的:探讨和分析肩关节喙-肱间距、肩关节临界角、肩峰指数、肩峰外展角、前后位冈上肌-关节盂夹角、横轴位冈上肌-关节盂夹角与肩袖损伤的关系,进一步提高对肩袖损伤认识及影像诊断水平。  材料与方法:所有患者的磁共振检查均采用我院GESigna3.0磁共振扫描仪。回顾性分析85例肩袖损伤患者肩关节MR图像并作为肩袖损伤组,肩袖正常组则选取61名肩袖正常者图像。所有图像均由2名副主任以上医师分析并在MR图
学位
目的:通过观察比较光动力联合支架植入疗法与单纯支架植入治疗中晚期及复发性食管癌,评估光动力联合支架植入疗法在食管恶性肿瘤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意义。  方法:收集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期间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中晚期及复发性食管恶性肿瘤患者共42例,其中男性37人,女性5人,年龄51~80岁。18例患者在食管支架植入后行光动力治疗(联合组),24例行单纯支架植入术(支架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
目的:分析骨肉瘤与软骨肉瘤的CT与MR征象并进行对照研究,探讨其对两种肿瘤鉴别诊断的价值。  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4例骨肉瘤(CT35例、MR47例)与28例软骨肉瘤(CT22例,MR15例)的CT与MR平扫表现并进行对照研究,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肿瘤的Codman三角、放射状骨针、Ⅰ型及Ⅱ型钙质样密度影形态、软组织肿块长管状骨环绕度
学位
目的:探讨25羟基维生素D(25HVD)与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及其相关细胞因子干扰素-r(IFN-γ)、人白介素4(IL-4)、人白介素21(IL-21)在慢性荨麻疹(CU)发病中的免疫学机制。  方法:收集50例CU患者作为实验组,40名健康者为对照组;采集实验组病例资料和两组的外周血;流式细胞术检验外周血Treg细胞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外周血25HVD、IFN-γ、IL-4、IL-
目的:观察及测量不同鼻窦病变的动态增强MRI各参数值及弥散加权成像的ADC值,鉴别鼻窦病变的良恶性。  材料与方法:收集2014-03~2016-03在本院行磁共振动态增强和弥散加权成像,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鼻窦病变患者共67例,回顾性分析其常规MRI扫描、弥散加权成像及MR动态增强扫描的影像学表现。(1)常规MR扫描包括轴位及冠状位TIWI、T2WI脂肪抑制序列,观察病变部位、大小、形态、边缘、与
学位
目的研究沙蜇毒素的提取及其溶血活性稳定性的影响因素。方法通过自溶法制备沙蜇刺丝囊细胞,再利用超声波破碎细胞提取毒素,然后将毒素置于不同温度、不同pH、不同浓度的EDTA(乙二胺四乙酸)、DTT(二硫苏糖醇)、GSH(还原型谷胱甘肽)及二价金属离子溶液中孵育后,加入到人血红细胞溶血反应体系中,测定上述理化因素对沙蜇毒素溶血活性稳定性的影响。结果成功提取到沙蜇刺丝囊毒素,其半溶血率(HU50)约为26
学位
目的了解青岛地区男男性行为人群(MSM)梅毒合并HIV感染的现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对该人群的健康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干预措施;比较头孢曲松钠联合苄星青霉素治疗合并HIV感染的梅毒和非合并HIV感染梅毒的疗效,以便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方法借助于艾滋病干预项目,选择青大附院性健康中心做为调查现场,依托“朋友同医”工作组、微信平台、青岛阳光工作组、青岛四海网站工作组、青岛同舟工作组、关键知情人推介等
目的:非创伤性结肠穿孔是临床相对少见但病情较重的疾病,因其病情复杂和较差的临床结局,严重威胁着病人的生命,也给临床医师带来极大挑战。我们的研究旨在分析影响非创伤性结肠穿孔病人临床结局的因素,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评价其预测非创伤性结肠穿孔术后死亡的准确度、敏感度和特异度。  方法:搜集青岛大学附属医院2012年1月-2015年10月因非创伤性结肠穿孔住院病人的病历资料对其进行回顾性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