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辽宁省5年内(2016-2020年)就诊于9个中心的原发口腔颌面-头颈癌症患者(包括口腔癌、口咽癌及唾液腺癌)的临床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了解口腔颌面部癌症患者的发病特征,并分析颈部淋巴结转移发生的危险因素,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2020年就诊于辽宁省9家代表性口腔颌面部肿瘤诊疗中心的原发口腔颌面-头颈癌症患者的信息,包括发病时间、发病年龄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辽宁省5年内(2016-2020年)就诊于9个中心的原发口腔颌面-头颈癌症患者(包括口腔癌、口咽癌及唾液腺癌)的临床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了解口腔颌面部癌症患者的发病特征,并分析颈部淋巴结转移发生的危险因素,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2020年就诊于辽宁省9家代表性口腔颌面部肿瘤诊疗中心的原发口腔颌面-头颈癌症患者的信息,包括发病时间、发病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系统疾病史以及发病部位、病理类型及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等资料,使用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2016年-2020年共收集口腔及口咽鳞状细胞癌患者1615例,唾液腺癌患者564例。2、口腔及口咽鳞状细胞癌患者男女比例约为2.22:1,平均发病年龄60.83±10.83岁,唾液腺癌患者的男女比例约为1:1.04,平均发病年龄53.70±15.59岁。3、口腔及口咽鳞状细胞癌患者中,吸烟者占48.24%,饮酒者占34.92%,是否曾吸烟在颈部淋巴结转移上存在差异(χ~2=7.574,P=0.006),是否曾饮酒在颈部淋巴结转移上存在差异(χ~2=8.615,P=0.003);唾液腺癌患者中,吸烟者占26.95%,饮酒者占12.59%,是否曾吸烟在颈部淋巴结转移上存在差异(χ~2=19.080,P<0.001),是否曾饮酒在颈部淋巴结转移上存在差异(χ~2=8.148,P=0.004)。4、口腔及口咽鳞状细胞癌患者中,患有高血压的患者共382例,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共186例(包括长期高血糖状态的患者5例);唾液腺癌患者中,患有高血压的患者共124例,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共53例(包括长期高血糖状态的患者4例),高血压病史和糖尿病病史与口腔颌面-头颈癌症颈淋巴结转移的发生不存在相关性;5、口腔及口咽鳞状细胞癌中舌(26.7%)、牙龈(22.0%)、口底(13.2%)位居前三位,不同部位间的淋巴结转移情况存在差异(χ~2=62.073,P<0.001);唾液腺癌最常发生于腮腺(44.68%),其次是腭腺(15.25%),第三位是下颌下腺(12.41%),大唾液腺在不同部位间的淋巴结转移情况存在差异(χ~2=11.504,P=0.003)。6、唇鳞状细胞癌相对舌癌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风险更低(OR=0.156,P=0.002),口咽癌较舌癌具有更高的颈部淋巴结转移风险(OR=1.987,P=0.003);T2期患者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风险是Tis~T1患者的1.969倍(P<0.001),T4期患者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风险是Tis~T1患者的4.934倍(P<0.001);中低分化的鳞状细胞癌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风险约是高分化鳞状细胞癌的3倍(P<0.001)。7、吸烟是唾液腺癌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OR=3.207,P<0.05);与腮腺相比较,下颌下腺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风险是腮腺的8.751倍(P<0.05),除腭腺外的其他小唾液腺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风险是腮腺的3.705倍(P<0.05);肿瘤T分期是唾液腺恶性肿瘤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T2~T4期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发生风险是T1期的6~7倍(P<0.05);与导管癌相比,腺样囊性癌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风险更低(OR=0.120;P=0.003)。结论: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口腔癌、口咽癌及唾液腺癌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相关的因素有性别、年龄、吸烟、饮酒、部位、T分期及病程。2、部位、肿瘤的T分期及病理分化类型是口腔及口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风险因素,年龄、吸烟、饮酒、高血压史及糖尿病史以及病程时间不可预测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发生。3、吸烟史和T分期是唾液腺癌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与腮腺相比较,下颌下腺及除腭腺外的其他小唾液腺是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部位危险因素;与导管癌相比,腺样囊性癌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风险更低。
其他文献
目的:设计制备适用于离断型外周神经损伤(peripheral nerve injuries,PNI)治疗的组织工程神经支架是神经再生医学领域的热点问题。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是由细胞分泌到细胞外间质中的大分子物质构成的复杂网架结构,形成细胞生存适宜微环境,在组织发育与再生中发挥关键作用。脱落乳牙干细胞(stem cells from exfoliated d
<正>在生物试题中与模型建模相关的试题往往是重点和难点.此类试题显著的特点是附有模型,题干通常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对模型的说明,选项则是根据模型提出的.模型是对认识对象本质特征的一种概述,通常用来描述与生命有关的生物现象和用于活动规律的研究.为了概念的建构和理解并要直观简单化的反映生物事实,常常借助于模型.教学中以科学、准确、美观、创新为原则开展的建模活动,就是要把抽象的或不易观察的事物概述出来,不仅
目的 观察产前超声透明隔腔水平横切面用于诊断胼胝体发育不全(ACC)的价值。方法 纳入26胎ACC胎儿(ACC组),以90胎正常胎儿作为对照组。根据对照组颅脑容积数据对透明隔腔水平横切面进行再认识,观察其中胼胝体压部声像图特征并进行组间比较;分析ACC组内低回声带消失或前移率与常规间接征象(侧脑室扩张、透明隔腔变小或消失)的检出率的差异。结果 透明隔腔水平横切面于对照组90胎均显示胼胝体压部,表现
目的:本研究旨在开发一种模型,在口腔疾病治疗前自动检测磁共振影像中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以降低不恰当的口腔治疗操作后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研究方法:以507名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的MRI资料为输入,构建3套深度学习模型自动检测关节盘前移位。深度学习模型是使用基于Res Net架构和“Imagenet”数据库的卷积神经网络开发的。五倍交叉验证、过采样和数据增强技术被应用来降低模型过度拟合的风险。比较三
目的:颌骨囊肿及成釉细胞瘤的术前鉴别对于治疗决策至关重要。在本研究中,我们希望开发并验证一个基于CBCT图像的影像组学模型对下颌骨囊肿及成釉细胞瘤进行鉴别。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81例经组织病理证实为颌骨囊肿(200例,其中颌骨非角化囊肿100例,角化囊肿100例)及成釉细胞瘤(8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CBCT图像。将下颌骨囊肿及成釉细胞瘤患者分为三组进行两两鉴别,(组1:颌骨非角化囊肿+角化囊肿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Meta分析的方法回顾相关文献,比较缺损修复重建中单穿支皮瓣与多穿支皮瓣的皮瓣坏死发生率之间的差异,为游离组织修复重建的皮瓣制取过程提供更优选择。方法:我们通过检索Pub Med,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和Cochrane图书馆数据库中截止于2021年6月30日之前的文献,筛选出包含有单穿支皮瓣与多穿支的穿支皮瓣皮瓣局部坏
目的: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ingivalis)是牙周炎进展的重要病原菌之一,可以进入血液循环造成菌血症,研究表明P.gingivalis菌体成分、毒力因子等在大脑海马组织中被检出。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与成年海马神经发生(adult hippocampal neurogenesis,AHN)密切相关,而AHN过程经历从糖酵解到有氧磷酸化的转变。
目的:牙龈卟啉单胞菌是牙周炎的重要致病菌,能够通过被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诱发炎症反应,破坏牙周骨组织的平衡。为研究牙龈卟啉单胞菌(P.gingivalis)感染后牙周炎症环境对成骨分化的影响,本实验以P.gingivalis诱导巨噬细胞极化并提取巨噬细胞外泌体,使其作用于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s),观察P.gingivalis感染巨噬细胞的外泌体对hBMSCs的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实验为分
目的:应用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与退行性颞下颌关节病发生的相关因素。并以此建立退行性颞下颌关节病的预测模型,为预防和治疗退行性颞下颌关节病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地纳入2021年3月至2021年10月诊断为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且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333名患者,收集其临床资料、MRI资料和CBCT资料。通过CBCT对颞下颌关节结构的骨质影像进行判读,将333名患者的666侧关
目的:对比自体富血小板血浆与几丁糖对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髁突骨质恢复的效果,为髁突吸收患者提供确切可靠的治疗方法。研究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1年9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颞下颌关节门诊就诊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17人,术前拍摄CBCT诊断为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伴髁突吸收,将患病关节随机分为几丁糖治疗组及富血小板血浆治疗组,术后3个月复查CBCT,比较治疗前以及治疗后髁突内外径、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