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Cerec蓝光照相和Cerec真彩摄像两种椅旁扫描系统构建数字化模型,经3D打印技术获得实体树脂模型,进而比较两系统的扫描精度,为两种扫描系统的临床应用提供指导和实验依据。方法:1实验用树脂模型制备制作主模型:参照标准上颌牙列模型的形态及尺寸,采用精密车床加工金属模型1个,模型底座厚10mm,底座上形成四个柱形金属预备体,分别模拟上颌尖牙和第一磨牙的预备体,右侧尖牙和第一磨牙分别以A、B表示,左侧尖牙和第一磨牙分别以C、D表示。四个模拟预备体分别高6mm,尖牙模拟预备体A、C直径为6.005mm,第一磨牙模拟预备体B、D直径为7.960mm,AB、CD距离均为26.830mm,AC距离44.032mm,BD距离56.970mm。打磨抛光使其无锐利边缘。在金属模型上制作一个类似局部义齿的装置,注塑成型后,将其代入并固定到金属模型上,作为本实验的主模型。使用Cerec Bluecam系统制取数字化印模:打开系统,按系统提示进入取像操作阶段。取像前,在主模型上均匀喷一薄层光学成像粉。采集数字化印模时,手持扫描手柄必须选择稳定的支点,镜头支撑件前部轻微接触主模型或留取少量间隙。从主模型右侧的第一磨牙模拟预备体远中开始沿牙弓逐渐扫描到左侧第一磨牙模拟预备体远中,观察显示屏上得到的三维数字化模型,使得到的主模型图像清晰完整,无阴影及缺损,储存。按照此方法扫描主模型10次,得到10个数字化模型数据,储存,定为Cerec蓝光照相组(以下简称蓝光组)。使用Cerec Omnicam系统制取数字化印模:取像前,摄像头提前预热15~20分钟。取像时,主模型清洁干燥不需喷粉,取像镜头距模拟预备体约5mm,从右侧第一磨牙模拟预备体开始沿牙弓匀速移动摄像头直至左侧第一磨牙模拟预备体,使得到的三维数字化模型完整,无阴影及缺损,储存。按上述方法,扫描主模型10次,得10个数字化模型数据,储存,定为Cerec真彩摄像组(以下简称真彩组)。数据处理及3D打印数字化模型:利用Cerec in Lab软件(Sirona Connect)进行数字化模型的数据处理,处理后的数字化模型数据以STL文件格式导出,使用3D Systems打印机分别打印两组数字化模型,常规除蜡、清洗、晾干后,即得到两组实验用树脂模型。以上所有操作均由同一名可熟练操作的医师完成。2数据测量利用三坐标测量机分别测量主模型及两组树脂模型上的距离AB、AC、BD,以及右侧尖牙模拟预备体A的直径d。所有测量工作均由同一测量者在相同条件下测量3次,取平均值。3统计分析采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数据进行正态性和方差齐性检验,呈正态性分布的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如数据正态且方差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SD-t检验;若数据不正态或方差不齐,则用秩和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结果:1测量结果:主模型:AB(26.830±0.0015)mm,AC(44.032±0.0037)mm,BD(56.970±0.0015)mm,d(6.005±0.0051)mm;蓝光组:AB(26.711±0.0023)mm,AC(43.707±0.0042)mm,BD(56.625±0.0177)mm,d(5.992±0.0091)mm;真彩组:AB(26.835±0.0079)mm,AC(44.142±0.0055)mm,BD(56.876±0.0234)mm,d(6.025±0.0068)mm。2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蓝光组的测量距离AB、AC、BD及直径d与主模型相比都有差异,分别为﹣0.119 mm,﹣0.325 mm,﹣0.345 mm,﹣0.013 mm,其中,距离AB、AC、BD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径d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真彩组的测量距离AB、AC、BD及直径d与主模型相比也都存在差异,分别为0.005 mm,0.110 mm,﹣0.094 mm,0.020 mm,其中,距离AC、BD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距离AB及直径d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蓝光组与真彩组的各测量距离及直径均有差异,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 Cerec蓝光照相系统对单个预备体的扫描精度最高,随着扫描区域的扩大,扫描精度下降明显。在4个单位牙齿范围内时临床可用,跨弓6个单位及以上时,超出临床可接受范围。2 Cerec真彩摄像系统对单个预备体的扫描精度也最高,随着扫描区域的扩大,扫描精度虽有所下降,但都在临床可接受范围内,跨弓扫描时仍适用。3对单个预备体的扫描,Cerec蓝光照相系统扫描精度高于Cerec真彩摄像系统;但随扫描区域的增大,Cerec真彩摄像系统扫描精度明显高于Cerec蓝光照相系统,且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