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封闭式基金折价现象一直是金融市场的一个不解之谜,国外研究者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理论与实证的研究,试图解开这个不解之谜。与国外系统的研究理论相比,国内封闭式基金折价的研究还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一是我国封闭式基金市场的历史较短,以前研究者基于有限的数据分析得出的结论值得商榷;二是国内的实证研究大多是直接用中国市场的数据验证国外的折价解释因素,并没有首先分析这些因素在中国市场的适用性,研究方法上也值得进一步改进。 而我国的封闭式基金因为运行环境的特殊性,存在着许多有别于国外封闭式基金的特点,值得深入的研究。为了对我国封闭式基金折价这一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市场特殊性的现象进行一个系统全面的研究,挖掘出深层次对我国市场封闭式基金折价具有解释能力的因素,本文以一种有别于前人的研究思路,采用全面的数据,来对我国封闭式基金折价进行分析。 本文首先对我国封闭式基金折价成因进行了规范性分析,发现我国封闭式基金具有显著区别于国外封闭式基金的特点,因此,对我国封闭式基金折价的解释,将不能直接套用国外的理论,而要从我国封闭式基金折价的特征出发去进行分析。 接下来就对98年我国封闭式基金规范上市以来的特征进行了一系列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和不同上市年度的基金其上市时的溢价水平、进入折价的速度、折价时的幅度都存在着显著差异。从时间上看,2002年年底前,不同基金的折价存在很大的差异性,2002年底后,差异性减少了,基金产品的共性增加了,但新设的和改制的在折价幅度上仍存在着一个平均约3%的差异。 统计分析不能发现基金折价与基金持有人结构、投资风格、大市状态之间明显的关系。基金折价的时序特征,表明基金折价具有显著的自相关性,但一阶差分后的折价序列自相关性很小,说明基金折价幅度具有一定可预测性,但折价幅度变化不具有明显的可预测性。而且不同基金之间折价相关系数很大,说明有共同的因素影响到市场上所有基金的折价。 为了验证前面统计分析中发现的因素的解释能力,本文通过剔除其他因素的交叉影响,先依次对单一因素的折价解释能力进行验证,最后得出结论:大市指数、基金单位净值、基金类型、规模、到期时间长度五个因素的解释能力最显著。最后以这4个因素(规模跟基金类型有很强的相关度,而类型因素涵义更广泛,因此去掉了规模因素),再加上折价水平滞后均值和年度虚拟变量,以2001年到2003年的面板数据建立了一个通用折价水平计算模型。该模型对基金折价水平的解释能力达到80%以上,以上六个因素在1%的水平下都具有显著性。 最后,基于折价水平多因素解释模型设计了一个投资策略,以2004年的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