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球表面的环境因子与植被在反馈与响应中形成动态平衡,但是这些平衡因种种原因而被不断打破,常常引发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退变,使人类的生存环境不断恶化。本文以鄂尔多斯高原北部沙区这一典型生态过渡区为研究对象,就该区植被一环境关系从不同尺度、不同角度进行了剖析,以此为基础,提出了该区域相应的分区生态环境建设对策。通过初步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植物区系:现知研究区的63科、236属、427种、19变种维管束植物中,科的数量组成中菊科、禾本科、豆科、藜科占优势,属则是蒿属、黄芪属、藜属、蓼属等占优势;科、属的分布类型均以温带分布与世界分布型中的温带分布类群为主。独特的气候地理条件使本区形成了以中生、旱生的多年生草本为主,一二年生草本植物层片明显,灌木、半灌木相对发达的区系系统,且地带上存在一定的替代性。(2)植被空间分布:运用3S技术首次确定库布齐沙区的总面积为20394 km~2(2002年)。研究区的植被背景整体上是以油蒿为建群种的沙生植物群落,在其中镶嵌其它群落类型,从而形成了研究区较为独特并具代表性的植被格局。无论是地带性植被还是沙生植被,均表现出东西向和南北向明显的分异规律:即自东向西随干旱程度的不断加剧,形成了典型草原、荒漠草原以及草原化荒漠替代分布格局;自南向北形成了地带性植被、沙漠-沙地植被、隐域性低湿地植被+人工植被的替代分布格局。(3)植被-气候分区与植被格局动态:按照伊凡诺夫湿润指数所划分的4个植被.气候小区内地带性植被和沙生植被的分布均带有鲜明的气候烙印。白东向西在各植被-气候区内,不但油蒿群系发育面积不断缩小,而且群丛分布替代的格局明显。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21世纪初,气候的暖湿化和植被建设使鄂尔多斯高原北部沙区的流动、半流动沙地的面积减小,使油蒿为主的稳定性沙生植被的面积有所增加。(4)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要素的分布特征:各植被类型下土壤特征要素的差异较为明显,草原植物种出现的区域比沙生植被分布的区域土壤条件有所改善。库布齐沙漠与黄河河岸过渡区域中土壤都较为贫瘠;且盐碱危害较重;过渡区土壤养分的供给强度和盐化程度有随深度的增加而降低的趋势。小尺度下,人工植被土壤水分和盐分分布的均匀性也远好于自然植被;所研究的10种植被类型的土壤盐分和水分大部分具有较高的空间相关性。(5)不同植被类型下大气降水.土壤含水.地下水的特征:沙漠边缘的大气降水、土壤水分、地下水埋深三者之间的关系明显不同于沙漠绿洲交错区和绿洲内部:具有土壤含水量相对较低且土层间变异较大、地下水位埋深较深但稳定、土壤水分与地下水关系不明确、大气降水在土壤中运移快等特征。黄河覆沙低阶地植被、沙丘间地植被以及平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