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鳞翅目昆虫(如东方粘虫)已经成为全世界范围内农业系统的重要害虫,给农作物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氯虫苯甲酰胺是一种已经注册上市的邻甲酰胺基苯甲酰胺类杀虫剂产品,对于鳞翅目昆虫有很高的杀虫活性。然而,由于氯虫苯甲酰胺使用量的增大,鳞翅目昆虫产生一定的抗药性,所以我们在氯虫苯甲酰胺结构基础上经过结构修饰合成一系列衍生物。为了测试新型氯虫苯甲酰胺衍生物是否可以作为潜在的杀虫剂和杀菌剂,我们合成了25个氯虫苯甲酰胺衍生物。在本研究中,我们测试了这些衍生物对东方粘虫的杀虫活性(以氯虫苯甲酰胺,阿维菌素和茚虫威作为阳性对照)和对五种植物病原真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花生褐斑菌(Cercospora arachidicola,CA)、苹果轮纹菌(Physalospora piricola,PP)、番茄早疫菌(Alternaria solani, AS)和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FG)的杀菌活性。其中,化合物2u,2x,2y对东方粘虫具有很好的杀灭作用,尤其是化合物2u和2x,杀虫活性大于阳性对照药物茚虫威(上市药物)。此外,一系列氯虫苯甲酰胺衍生物对五种真菌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杀菌活性。氯虫苯甲酰胺在发挥杀虫效果时,主要通过激活昆虫体内的鱼尼丁受体这一钙离子通道,调节通道蛋白作用影响钙离子从细胞内的释放过程,从而导致鳞翅目昆虫死亡。因此,鱼尼丁受体已经成为新型杀虫剂产品开发时的重要研究对象。但是氯虫苯甲酰胺在鱼尼丁受体上的结合位点和结合方式还未完全确定,造成基于靶点研究的分子结构合理设计无法顺利进行。本研究中,在得到25个新型氯虫苯甲酰胺衍生物后,我们用Chimera工具软件对衍生物小分子进行加氢处理,分配电荷和其它相关操作,为对接计算准备小分子模型。将课题组前期工作中提到的鱼尼丁跨膜结构域蛋白(GenBank accession No.JF927788)作为对接受体模型,使用分子对接软件AutoDock4对所有衍生物进行对接计算,得出对接结果参数Ki值。将Ki值和衍生物的杀虫活性做对比进一步证明了鱼尼丁跨膜结构域蛋白(GenBank accession No.JF927788)上的确具有氯虫苯甲酰胺衍生物的结合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