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大导致大量的旧工业建筑所在地由于失去原有功能而成为闲置地段,在处理旧工业建筑时,大多还是采取“大拆大建,推倒重来”的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旧工业建筑本身所蕴含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以旧工业建筑的保护性改造的方式取代一拆了之的做法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同。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方面,由于研究理论的缺失,造成旧工业建筑的保护力度不够,其中最突出的一点即对建筑中蕴藏的工业品质和美学价值的挖掘力度不够。另一方面,在已有的不少设计实践中,设计师过于片面地追求历史符号和标新立异的商业效果,造成旧工业建筑所应有的历史肌理、文化价值以及异样空间体验的缺失。因而,当今城市更新的现状呼唤新思维、新理论、新方法的出现,从而以更广的视角去理性而认真地研究与城市更新相关的理论及技术。旧工业建筑由于其本身以标准化、功能效率优先为导向,因而其设计本身是符合工业生产的几何美学、逻辑性和建构性的。基于建筑本体的建构理论反映的是建筑的空间、材料、结构等要素在特定的时间、场所的综合结果。建构视角下的旧工业建筑改造必然是从建筑的基本要素出发的,并且等于建造材料、方法、过程和结果的总和。因而,建构理论和旧工业建筑在研究本体上有着极大的契合。论文从材料、空间、结构三个基本要素出发,研究旧工业建筑的改造策略,并在最后总结出旧工业建筑改造的原则和方法。文章一共可以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章)阐述了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方法,以及国内外相关的理论研究及实践,并归纳出国内旧工业建筑改造存在的问题,最后整理出论文的研究框架。第二部分(第2章)首先对建构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思辨,之后阐述了关于旧工业建筑改造相关问题的思考,在分析了建构视角下的当代建筑设计之后,阐述了当代建筑设计对旧工业建筑改造的启示,最后提出旧工业建筑改造的原则和内容。第三部分(第3章、第4章、第5章)分别从空间、材料、结构的角度分析建构视角下旧工业建筑的改造策略。第四部分(第6章)以成都东郊记忆和绵阳游仙区朝阳片区整体改造提升项目为例分析旧工业建筑的改造策略。第六部分(结论)对本文的研究进行总结,并提出本文的写作目的——通过建构的视野下的旧工业建筑改造思考,拓宽当代旧工业建筑改造的思路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