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深入变革的时期,毕业生的就业途径由国家包分配到企业与毕业生双向选择转变,由此就业问题开始显现。近年来随着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就业形势变得更加严峻,高学历毕业生就业问题开始受到专家和学者的重视,其中女硕士研究生的就业问题由于其性别的原因尤为突出。许多的专家和学者对女硕士研究生的就业问题进行了研究与探讨,他们多从宏观角度或是单从人力资本或社会资本等微观角度分析,认为确实有影响女硕士研究生就业的因素存在,但对女硕士研究生就业难问题的主要原因则各有看法。但大多是定性描述,停留在宏观层面和主观判断上,对高校女硕士研究生生就业问题作深入而系统、全面考察的研究相对而言还比较少。本文通过实地调查,从定量的角度,通过实证研究影响女硕士研究生就业的关键影响因素,并进行系统的分析。本研究在国内外相关理论和研究方法的基础上,选取大连市具有代表性高校的2014届硕士毕业生作为调查对象。笔者通过研究文献发现,硕士研究生的性别差异、人力资本差异、求职过程差异和社会资本差异都会对求职结果造成影响。本文根据前人文献和当今现状设计、发放调查问卷,并基于问卷调查所得数据,对男女硕士毕业生在个人特征、人力资本、家庭背景、求职过程和对工作的期望等方面进行描述性统计的分析和对比,从这些差别中找出女硕士研究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接着,本文选取影响女硕士研究生就业的关键指标,采用Logit模型对影响女硕士研究生的重要因素进行回归分析,并进行检验,从而得到各个影响因素的显著性。从调查得到的统计结果和Logit模型回归结果,可以得到以下结论:对就业机会有显著影响的指标中,高校类型、专业类型等,人力资本中的工作经验、奖学金与职业资格证书、是否是学生干部和是否发表过论文等对硕士研究生就业的影响程度较高。社会资本的一些因素如父母亲的社会地位、家庭所在地和就业信息和机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求职结果,不同高校和不同学科女硕士研究生的择业意愿存在较大的差异。女硕士研究生普遍对就业前景不太乐观,在选择就业区域和影响求职的因素上表现出更多的感性;就业时更愿意选择政府部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事业单位等相对企业更为稳定的单位。本文的内容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首先介绍了本文研究的理论意义,然后概括了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现状,总结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最后提出本文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第二部分,界定相关概念,并对就业歧视、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理论进行阐述。第三部分,首先对问卷的设计与检验,根据中国硕士研究生就业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问卷的设计,对调查问卷进行信度效度分析。再从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家庭背景、求职过程和工作期望等方面描述了影响硕士研究生就业因素的性别差异,并对调查问卷的调查结果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第四部分从女硕士研究生自身出发,分析影响女硕士生就业的影响因素,并且从择业意愿和对女硕士生的不公平待遇进行统计分析,分析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最后,笔者对本文的结论进行了总结,并从政府、高校和女硕士研究生自身等方面提出详细的解决对策和建议。本文是从全新的角度和研究方法全面地研究女硕士研究生就业的问题,但由于笔者学术水平和调查能力有限,论文还有很多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