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到2018年11月18日为止,我国已有6938家公益基金会,如此之多的公益基金会在推进慈善事业的繁荣发展和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着重论述到要全面建成一个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的社会保障体系不仅需要包括法律规定的制度安排,还需要有多方面的保障共同发挥作用。进一步合理划分不同主体的业务和职责,更合理地分配社会保障资源是世界各国社会保障改革的共同期望。我国全面社会保障体系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非营利组织,这主要由于非营利组织可以募集到更多的资源,能够补充政府原有资源用于救助方面的不充沛,可以为有需要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公益基金会是我国非营利组织的组成部分之一。近年来,当社会公众们目睹了一系列慈善丑闻的发生后,越来越多的公众提高了对基金会运行效率的关注和监督。基金会运行效率严重影响着基金会的发展,因此业务主管部门和监管部门的一个重要工作目标就是提高基金会运行效率。社会公众将基金会运行效率作为了解和评价基金会的重要指标,捐赠者将基金会运行效率作为做出是否捐赠以及捐赠多少的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基金会的运行效率该如何评价以及基金会运行效率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对基金会运行效率是正面的影响还是负面的影响都值得研究。本文从非营利组织效率评价的必要性、评价方法、评价指标以及效率评价存在的问题四个角度对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之后,对公益基金会和基金会运行效率进行了概念界定,并以委托代理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和信号传递理论为基础,从理论的角度上找到了可能影响公益基金会效率的因素,为了佐证这种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检验部分首先对基金会多年综合运行效率进行评价,之后对基金会综合运行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在评价基金会运行效率部分,以“基金会中心网”披露的2012~2016年按净资产、捐赠收入和公益支出三项排名前100位的基金会为基础筛选出了研究样本,运用因子分析法得出样本中每个基金会五年中各年的运行效率,之后利用Topsis法对样本中的每个基金会在五年内的运行效率进行综合评价。在研究基金会综合运行效率的影响因素部分,重点考察了组织性质、组织范围、组织规模、组织成立时长、组织净资产、组织初始投入、信息披露质量对基金会多年综合运行效率的影响。本文得到的主要结论有:(1)全国性的基金会较地方性基金会运行更富有效率。这验证了效率评价的I-P-O模型以及利益相关者理论。(2)组织规模大的基金会较组织规模小的基金会运行效率高,这佐证了效率评价的I-P-O模型以及利益相关者理论。(3)组织净资产多的基金会较组织净资产少的基金会运行效率高。这验证了委托代理理论以及信号传递理论。(4)组织初始投入多的基金会较组织初始投入较少的基金会运行效率低。这佐证了效率评价的I-P-O模型、委托代理理论以及利益相关者理论。在稳健性检验中得到的结果也大致符合本文预期。本文结尾根据前几部分的理论梳理以及实证研究分析,结合提高我国公益基金会运行效率所面临的现实情况,提出了完善基金会信息披露制度、加强监督机制建设、强化行业治理的相关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