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童情绪表达规则作为儿童情绪社会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得到越来越多国内外研究者的关注。情绪表达规则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获得并指导个体在特定情境下表现出社会期望的情绪一套规则。其主要内容包括情绪表达规则知识、情绪表达规则目标以及情绪表达规则策略。情绪表达规则知识主要考察的是交往过程中,儿童内部真实情绪体验与外部情绪表达之间的差异的理解;情绪表达规则目标考察的是儿童情绪表达规则目标导向性的发展,包括自我保护目标和社会定向目标两种类型;情绪表达规则策略考察的是儿童在使用情绪表达规则时,所使用不同策略的发展特点,策略包括夸大、弱化、掩饰和平静化四种基本策略。本研究选取121名1、3、5、7年级的城市儿童,考察情绪表达规则的发展特点及其与他们父母情绪表露之间的关系。研究一通过结构访谈考察了不同年龄、性别、情绪类型下儿童情绪表达规则发展的特点;研究二主要考察父母的情绪表露对研究一中儿童情绪表达规则发展的影响。根据上述两项研究,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儿童情绪表达规则知识随年级增长而增加,其中1-5年级是其快速发展阶段,在5年级以后,发展逐渐平缓。儿童情绪表达规则的知识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女孩拥有更丰富的情绪表达规则知识。积极自我意识情绪下的情绪表达规则知识得分最高,消极自我意识情绪下得分最低。(2)儿童情绪表达规则的目标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其中自我保护目标在7年级时迅速增加;社会定向目标在3年级迅速增加,并随年级增长而增多。性别在社会定向目标上有显著差异,女孩比男孩报告更多的亲社会目标。自我保护目标在基本积极情绪下出现的几率最大,在消极自我意识情绪下出现几率最小;社会定向目标在积极自我意识情绪下出现几率最大,在消极自我意识情绪下,出现几率最小。(3)儿童情绪表达规则策略使用最多的是掩饰策略,最少的是夸张策略。掩饰策略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3年级迅速增加,并在5年级达到最高后有所下降;性别影响不显著;基本积极情绪下,掩饰策略使用最少,积极自我意识情绪下使用最多。平静化策略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7年级迅速增加;性别影响不显著;在基本积极情绪下,儿童使用平静化策略多于其他情绪类型。(4)家庭中父亲与母亲的情绪表露存在一致性,家庭中积极情绪表露多于消极情绪表露。(5)父、母亲积极情绪表露对儿童情绪表达规则知识有正向预测作用。(6)母亲的积极情绪表露对儿童情绪表达规则的社会定向目标有正向预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