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建立与实行学分制相适应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为研究目的,从纵向分析了十余年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起步、拓展和深化的历程,明确了推行学分制与改革课程模式之间相互匹配、相互促进的建设性关系,积极探索和构建了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理论。通过对企业的人才需求和学校实施学分制的调查显示:原有的课程体系存在分科太细、专业口径太窄、技能培训缺乏、培养模式单调等问题,束缚了中等职业学校学分制的实施,中职学校教育课程改革应以企业对毕业生的专业技能要求为主线,以对毕业生的职业素养要求为构建依据,以模块化、综合化、标准化来反映职业技术动态发展的要求,全面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学分制课程模式。中职学校学分制课程模式的构建,遵循了学制的弹性、课程的选择性、职业的定向性、企业的需求性、结构的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等原则,构建了在通识课程平台和专业基础平台上的适应不同岗位需求的Y型课程体系,形成了既反映职业标准又满足学生个性发展要求,由必修课、限选课、任选课组成,产教结合,评价灵活的课程模式基本框架,课程具有模块化、综合化、灵活性、实践性等特点。研究所形成的学分制课程模式是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探索,丰富了职业教育中的学分制和课程模式理论,为武汉市中等职业学校深入实施学分制提供了课程策略,为下一步各专业制定学分制课程计划提供了基本思路和做法,激活了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方式,为推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勤工俭学”创造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