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动物主体性思考的现代动物园场馆设计研究 ——以昆明动物园大熊猫馆项目设计为例

来源 :昆明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fdsa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动物园场馆建筑作为一类发展时间较长,种类较多的建筑类型,其展示的主要对象是动物,而历史发展中的动物园场馆或动物笼舍常常给人们带来非常复杂的印象:历史及近现代动物园对动物福利的忽视、反人道的动物表演等,使得动物园内的动物以被囚禁及弱势的形象出现,造成了与当代保护生态自然观念相悖的现状。本文从动物园的发展特点出发,搜集历史阶段中动物园建设过程中人、建筑、动物三者相互关系的变化过程,提炼出当前动物园建筑的发展规律,并以实地调研、资料收集整理作为研究基础,将历史变化原因、现状建设问题、未来发展期望等方面进行总结。并分析当前动物园场馆建筑在建设过程中,对于动物福利的关注会使场馆设计产生哪些自然与人为之间的矛盾。处理这些矛盾应在动物主体性建设的前提下,实现动物自然性的还原。设计过程中联系当下动物园场馆的具体建设条件,合理规划利用场地特点,运用动物的自然习性与人工环境之间的复合空间策略,在人工环境中还原动物的生存活动习性,同时弱化人工环境对于动物自然性的限制,提升动物的福利水平达到其健康的生存状态,从而提升动物园场馆的职能发挥。最后通过昆明动物园熊猫馆项目的实际设计进行建设策略探讨和经验总结,将基于动物主体性建设中所遇到的矛盾点以及对应的解决策略进行具体梳理,以此项目的实际建设经验为将来的动物园建筑建设提供系统的理论和操作参考。
其他文献
现阶段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社会不断进步,人民群众对住房的需求不断提升。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房地产市场持续发展,我国的住房建设犹如雨后春笋般遍布全国的各个角落,建筑安全对人们的生活至关重要。目前,房屋建筑质量问题备受人们关注,在住宅建设中,提高建筑性能和质量显得尤为重要。虽然建筑业在最近几年的发展日新月异,各式各样的高楼拔地而起,但人类建筑史中依然没有摆脱长期困扰我们的建筑渗漏问题。建筑物的渗漏现象
随着中国城镇化水平迈过50%大关,即将进入60%的增长放缓阶段,中国的城市发展由增量转向存量,作为城市规划最重要的规划之一——公共服务设施规划也面临着重要的转型。传统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愈发暴露出实施难、落地难、随意修改等问题,“纸上画画墙上挂挂”的表征越发凸显。公共服务设施规划供给事关民生,论文从公共物品供给的视角来研究分析公共服务设施规划供给不足的原因,并希望可以提出对传统公共服务设施规划供给的改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利用1km×1km空间分辨率的数字高程模型数据(DEM),2016-2018年MODIS云量产品,2016-2018年气象站云量、日照百分率和日照时数的站点数据,结合起伏地形下可照时数的分布式模型,实现了研究区日照时数的网格化模拟,并绘制出2016-2018年1km×1km空间分辨率的日照时数年平均和四季的平均日总量空间分布图。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首先将研究区2
全球化与城市化对空间景观的重构在不断冲击地方本身的文化。空间景观作为一种可识别的文化符号,被不断地运用于城市的建设与更新当中。城市规划设计者通过重塑空间景观来实现其对于城市的想象,公众又在解读空间景观符号意义的过程中重构对于城市的理解。人在与空间景观这样频繁的交互中建构与地方的情感联结,这样的情感联结对于地方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本文聚焦于苏州独墅湖科教创新区的空间景观,探讨其与人们建构地方感之间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来,在国家大力提倡发展全域旅游的号召下,沙漠旅游这种新颖的旅游方式逐渐被“解锁”,并被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认可与接受,从而成为我国西北部地区特有的一种旅游形式,沙漠旅游从此变得不再陌生与遥远。但长期以来,由于我国西北部地区旅游业发展相对落后,沙漠旅游作为旅游界的“后起之秀”各方面都还不是很成熟,这就使得沙漠的利用价值还没有得到充分的挖掘,而对于一些身处沙漠边缘的
党的十九大报告,在谈到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时,指出: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基层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新时代下,在基层党建尤其是村级党建中,组织力的提升成为推动各项工作的主要抓手。研究农村党支部组织力提升,不仅对于当前农村政治建设、队伍建设和经济建设有着助推加力的现实意义,更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高铁的发展历经十年风雨,从无到有、从追赶到领跑,已经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巨大成就,成功“出海”的中国高铁已经成为中国科技创新的“闪亮名片”,十九大报告中也明确提出“建设交通强国”,中国高铁作为交通发展的重器,更是备受国内外媒体的关注。《人民日报》(海外版)作为中国主流的外宣媒体,研究其国际报道也能为其他媒体提供启示。在此背景下,本文以《人民日报》(海外版)为研究对象,选取了从2010年到2019
本文主要针对“三种沟通模式”在美国初中零基础汉语课堂上的应用展开研究。在借鉴国内外沟通模式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将《语言学习标准——为世界做准备》《俄勒冈二语学习标准》《全美中小学中文学习目标》中的“三种沟通模式”以及学区外语课程大纲相结合,以俄勒冈州Athey Creek Middle School六年级和七年级学生为教学对象,运用这三种沟通模式的相关理论设计教学,证明“三种沟通模式”与初中零基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动,斯滕豪斯提出的“教师成为研究者”这一对教师角色的新要求受到更为广泛的关注。研究型教师能够促进教育的改革和创新,为教育工作带来更多的活力,研究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历史名师张华中老师一直在教科研的道路上前进着,在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的过程中,他勤于学习,用心研究自己的学生,钻研教材,研究教法,形成独具特色教育教学风格。执着的热情与信念、不懈的钻研与创新,涵养了他丰富的教学主
建设控制地带与历史文化名城核心保护区相邻,是历史街区向现代城市街区的过渡区域,就目前来看,建设控制地带的保护工作尚未得到应有的保护和重视,目前的保护情况不容乐观,虽然建设控制地带内需要绝对保护的要素占比不多,但它仍然是最能体现当地文化特色风貌、承载原住民生活记忆的重要片区。本文以丽江八河片区为例,深入走访和调研八河片区现状,梳理其十余年的历史沿革、空间变迁状况,结合八河片区居住环境恶化、原住民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