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操纵论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自诞生之日起就得到了广泛认可。在众学者的支持下,这一理论发展成为操纵学派。该学派的观点为人们提供了了解翻译的新视点,使人们对翻译有了更好的认识。操纵学派认为,翻译不仅是一种对原文的改写,也是一种操纵活动。改写贯穿了整个翻译过程。画外音指影片中并非由画面中的人或物体直接发出、而是来自画面外的声音。翻译时,译者会有意识地对原文进行操纵。他们会有目的地将其身份显化,从翻译的幕后走出,表达自己的思想。这些思想打破了原作的界限,并不完全忠实于原文,本文称为译者画外音。本文将着重探讨操纵论与译者画外音之间的关系。一方面,译者会发挥自己的主体性,将其画外音体现在翻译之中;另一方面,译者对翻译的操纵受到社会意识形态、诗学和赞助人的影响。在内外因的共同作用下,译作最终产生并为读者所接受。本论文从操纵论的角度探讨了译者主体性与画外音,角度相对新颖。在众多具体实例佐证下,本论文系统地分析了操纵译者的三大因素,即意识形态、诗学及赞助人对译者画外音造成的影响。探究了译者为表达自己的画外音而采取的诸如删减、添加、改写等翻译策略。经过这些处理,译作在进入市场后,会更符合译入语社会主流意识形态、诗学和赞助人的要求,也会有更为广阔的市场前景。本文将操纵学派的理论与翻译实践相结合,为译者操纵原文提供了较好的理论支持,也让读者能更好地理解译者操纵文本的原因,具有一定的意义,值得人们进一步对译者画外音思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