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中叶吴中文人集团并不是一个古已有之的名称,它是今人用来称呼明朝中叶以沈周、文征明等人为代表的吴中地区文人团体的。 吴中地区有着较好的文化传统,由于历史、文化等原因,明中叶的吴中文人对当时科举制度有较为深刻的批评,放旷隐逸的作风在他们当中非常普遍,由此呈现出与其他地域文人不同的精神风貌。 明中叶吴中文人的联合是基于地域原因而形成的,同乡同城之谊为他们的交往提供了天然的、便利的条件。他们有较为相近的性情爱好,较为接近的人生理想。以友相待,互相交往,互相切磋在吴中文人集团的形成及发展过程中起到了类似于组织手段的作用。在成化至弘治间,这一集团主要以吴宽、王鏊、沈周为核心;弘治以后,主要以文征明为核心;进入正德、嘉靖后,文人阵营越来越宏大了,点也有所增加。而在明成化至嘉靖初期,吴中文人集团创作最盛,本文着重于对明中叶吴中文人集团发展此阶段的情况的论述。 明中叶吴中文人集团的文人们大都喜爱古文并热衷于对古文的学习,他们一度在弘治、正德年间开展了古文辞运动,而他们的文学创作也相应地受前代文人的影响,呈现出某种与古人相近的风格面貌。在诗歌理论上,吴中文人们强调诗歌创作的思想性,强调诗歌要表达真实的情感,倡导诗歌创作应讲求辞采,倡导以古法作诗。在具体的文学创作中,以学养济创作,词采神韵两相间,语言的运用除了注意向古人学习外,还非常喜欢用日常口语、俚语入诗是他们最大的特色。 祝允明、唐寅、文征明是明中叶吴中文人集团中较为重要的人物,他们的思想和文学创作都有自己的特色。祝允明思想深邃,对许多问题有自己独到的认识。他显示出吴中文人集团在思想认识上超前的一面。唐寅前期创作偏于古风,后期则有近代文学的特征。文征明的文学创作相应地体现出关心社会生活和偏向于追求恬淡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