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由于聚噻吩及其衍生物的光电特性、高度稳定性和易于修改结构的特性,聚噻吩及其衍生物在涉及光电转化的应用中备受研究者们的关注。研究者们通过对聚噻吩进行改性,可以让其应用于光电器件的制备、光电催化产氢、电化学传感分析和光电化学传感分析。除此之外,由于噻吩的易修饰性,可以被引入到一些新型的功能分子结构中,赋予其聚噻吩的一些性质。柱芳烃作为一种新型的大环主体功能分子,被认为是超分子化学中的关键角色,常被用于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聚噻吩及其衍生物的光电特性、高度稳定性和易于修改结构的特性,聚噻吩及其衍生物在涉及光电转化的应用中备受研究者们的关注。研究者们通过对聚噻吩进行改性,可以让其应用于光电器件的制备、光电催化产氢、电化学传感分析和光电化学传感分析。除此之外,由于噻吩的易修饰性,可以被引入到一些新型的功能分子结构中,赋予其聚噻吩的一些性质。柱芳烃作为一种新型的大环主体功能分子,被认为是超分子化学中的关键角色,常被用于超分子化学方面的研究。由于具有易于合成、刚性的柱状结构、有趣的主客体性质和独特的超分子组装特性,柱芳烃可以被广泛应用于电化学和生物医学材料方面。柱芳烃的苯环单元存在自由翻转的现象,导致柱芳烃具有平面手性的特性(翻转前后伴随新的构像和手性空间产生)。但是,这种翻转现象发生的非常快且不受控制,使固定柱芳烃的平面手性并非易事。针对以上问题,本论文主要围绕以下内容展开:首先研究简单的噻吩分子,利用电化学聚合方法便捷可控的优势,用来调控聚噻吩的光吸收能力、表面结构和氧化状态。通过电化学的调控作用,期望获得具有强的光吸收能力、高电荷分离效率的聚噻吩光电材料用于高效光电催化分解水制氢。除此之外,利用其光电性质可以将其用于光电检测环境中的重金属离子;其次利用电化学方法提供的电场力,控制柱芳烃分子中苯环单元快速翻转的行为,从而固定以及调控柱芳烃的平面手性,同时将噻吩结构引入柱芳烃结构中,期望其具有聚噻吩的光电化学特性,构建基于柱芳烃的电化学和光电手性识别平台,本论文主要内容及结论如下:(1)半导体电极的电化学表面,对在其上发生的光电催化过程至关重要,它决定了半导体的光收集能力和光电化学(PEC)制备氢气时的电荷分离能力。在这项工作中,通过循环伏安法(cyclic voltammetry,CV)、计时电流法(chronoamperometry,CA)和恒电位法(amperometry,i-t)调控了聚-1,4-双(2-噻吩)苯(PDTB)的微孔结构和表面硫(S)氧化状态。受益于不同电化学聚合方法的调控作用,PDTB光电极的光吸收能力和电荷分离能力得到了扩展和提升。特别是由CA法制备的,具有1.23 eV带隙和全光谱吸收(310-2500 nm)能力的PDTB光电极,显示出最佳的光电化学活性。其电荷转移电阻为7Ω,光电流为0.9 mA cm-2,并将起始析氢电位提高至0.92 V,光电转化效率(incident photon to current efficiency,IPCE)在850 nm时可以达到14.16%。这表明,通过调整不同电聚合方法,有助于得到窄带隙半导体,用于高效的PEC水还原。该工作为制备这样的半导体电极提供了一个简单而有效的策略。(2)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我们开发了一种,通过电化学方法诱导和直接固定大环柱[5]芳烃分子手性的新策略。利用电化学聚合的优势,被噻吩修饰的柱[5]芳烃单体(Th-P[5]A)在电场作用下有规律地排列,形成具有明显的圆二色性(circular dichroism,CD)信号和纳米纤维状的聚合物(聚-Th-P[5]A)。凭借噻吩活跃的光电化学特性,聚Th-P[5]A首次被用于构建PEC手性传感器,识别和测定L-和D-抗坏血酸(L-AA,D-AA),而无需添加任何额外的光活性探针。重要的是,聚-Th-P[5]A和L-AA之间的手性识别也引发了聚合物光电流的极性转换,它极大地提高了L-AA的手性检测范围,跨越6个数量级。这项工作为建立一个基于柱芳烃的PEC手性识别平台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策略。(3)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通过CV法得到具有pR构像的手性聚-Th-P[5]A,而使用i-t法可以得到pS构像的手性聚-Th-P[5]A。其中,用电化学法成功地调控了柱芳烃的手性,为制备不同手性的柱芳烃衍生物提供了一种新颖、简便和直接的方法。并且该方法可以推广到其他由构像翻转引起手性的大环分子方面。除此之外,利用聚-Th-P[5]A电化学性质和光电化学性质,成功地构建了具有电和光电信号的双信号手性识别平台,识别L-/D-天冬氨酸(L-Asp,D-Asp),并且该手性平台可以灵敏地测定天冬氨酸对映体中对映体过量百分数(%ee)。总而言之,本论文通过噻吩结构为桥梁,电聚合方法为手段,制备了一系列基于噻吩的新型功能聚合物,将其应用于光电催化产氢和光电手性识别,并且提出了制备窄带隙半导体和调控柱芳烃平面手性的新策略。
其他文献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引起了人们日常学习方式的巨大改变,社交学习、智慧学习、非正式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纷纷涌现。高等教育呈现出多学科交叉、融合发展的新特征,高校学生的学习模式趋于多元化,教学建筑对适应性的需求增加,“重新设计学习空间”成为业界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本文首先梳理了我国教育发展现状及相关政策,并对高校学生的学习行为开展了广泛调研;基于对教学建筑现状的归纳,结合具体的学习需求,进一步深入分析了我
环状化合物作为一类重要的有机物质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与材料化学、药物化学等领域密切相关。环状化合物种类的多样性导致其生物活性的差异,同时也导致了其合成难度千差万别。烯丙基取代反应由于可以快速构建C-C、C-N、C-O键以及其他碳杂键被广泛应用于环化反应中,其中脱羧环加成因其可以原位生成高活中间体被普遍研究报道。本论文围绕天然产物环状分子骨架构建为核心,以钯催化烯丙基取代反应为基础,做了以下三方面工
科技强则国家强。科技强国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基础、核心和内在要求。科技强国内涵丰富,其中一个重要内涵是执政党以强科技实现国家强盛的治国理念。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以马克思主义科技思想为指导,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中提出了建设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和任务,并围绕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和科技强国建设发表了许多新的重要论述,
由于锂资源的丰度低且分布不均,以及安全性问题,引发了人们对未来锂离子电池大规模应用的担忧。因此,为了满足持续增长的能源需求,发展安全、低成本和高效的新型储能装置迫在眉睫。基于独特的阴阳离子双嵌机制,双离子电池具有高输出电压、高能量密度的特点,同时其原料来源广泛、成本低,在下一代大规模储能装置中极具潜力。双离子电池的电极通常采用碳系材料,然而,一般的石墨基负极材料在循环中容易发生剥离与脱落,造成容量
金属有机骨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s,简称MOFs),又称为多孔配位聚合物,是由金属阳离子盐或金属簇化合物与多齿有机配体通过配位键自组装形成的多孔晶体材料。由于其结构多样化、孔隙度高、可调性强和灵活性好,基于MOFs材料的催化研究是近年来的热点。然而,MOFs的发展过程中依然面临众多的问题与挑战,例如在MOFs制备过程中,难以精准控制产品形态、孔隙以及尺寸;除此之外,MO
利用可再生一次能源产生的电能来驱动电化学反应,将大气中的分子(如水、氮气、二氧化碳)转化为可利用燃料(如氢气、氨、碳氢化合物等)是推进可持续能源经济建设的重要环节。在这些物质/能量转化过程中,电催化材料对化学转化速率、目标产物选择性及能源效率具有决定性影响,因而成为当前能源、材料领域的前沿热点。近几十年里,各国学者在研究和理解析氢反应(HER)、析氧反应(OER)和氧还原反应(ORR)等几个关键电
研究目的:以中医体质分类为指导,分析18-60岁未绝经女性中医体质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HR-HPV)的相关性,同时探究HR-HPV感染患者焦虑心理状态的分布,探索与HR-HPV感染患者产生焦虑状态有关的因素,进一步研究宫颈HR-HPV感染、中医体质、焦虑状态之间的关系,为临床治疗HPV感染提供新的辨质诊疗思路,也为妇科其他疾病的中医体质分类提供新思路。研究方法:1.研究对象:采用横断面现场调
近年来,自然灾害及其引发的衍生灾害频发给人民大众的生命财产和生活环境造成重大的损害。灾害事件发生后,利用新型的通信技术构建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Io T)系统以实时获取灾区相关信息并回传至控制中心,可以加快应急救援的反应速度,提高抢险救灾的效率。然而,物联网系统的有效运行依赖于Io T设备对灾区信息进行实时采集、传输和智能处理,因此面临着通信中断和能量受限两大严峻挑战。为了解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区组设计的自同构群.具体内容为:(1)区成分是正则群或Frobenius群的旗传递自同构群;(2)自同构群的不动点和导出设计的相关问题及应用.旗传递2-(v,k,λ)设计的分类问题主要起源于20世纪80至90年代Buekenhout等人对旗传递2-(v,k,1)设计(也称为有限线性空间)的几乎完全分类.从这以后,研究其他条件下的旗传递2-设计的分类是区组设计领域的热门课题.例如,直
有机半导体材料因质量轻、结构丰富、可实现柔性器件制备等优势广泛应用于有机太阳电池、场效应晶体管、二次电池等光电领域。在有机光电器件工作时,电极注入或者光生激子解离过程中,由于电荷的产生,有机光电材料容易形成具有离子化特点的带电物种。有机半导体材料因分子结构、杂质、水氧等因素易形成陷阱,陷阱的能级通常位于能隙中,使陷阱易于捕获电子或者空穴,降低载流子迁移率,导致材料的稳定性下降。材料中载流子的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