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殖民女性主义视域中的流散身份

被引量 : 14次 | 上传用户:denna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后殖民语境中的女性移民小说是当代英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命题是跨文化语境中的流散身份。20世纪80年代以来,英国女性移民小说取得了长足发展,一批佳作相继问世。其中,琼·莱利的《无所归依》、莫妮卡·阿里的《砖巷》、安德里娅·利维的《小岛》、扎迪·史密斯的《白牙》是颇具代表性和影响力最大的四部作品。这些小说通过对战后英国移民及其后代生存经历的描写,显示了很高的艺术水准,在个性化的叙事中探讨了多元文化背景下的种族关系及文化身份等问题。不过,目前学界对英国女性移民小说的关注和研究还远远不够,尚无对这四部作品的系统性和比较研究。本文以后殖民女性主义批评和流散身份研究等相关理论为支撑,通过对《无所归依》、《砖巷》、《小岛》、《白牙》四部小说的文本细读和比较研究,从后殖民女性主义视角探讨女性流散身份的建构方式及其异同,论证了种族、性别、阶级、语言、年龄、代际差异、族群、宗教等因素如何在时空的参照系中穿梭交织,互相影响,建构起以异质、混杂、流动为核心特征的流散身份。通过对四部小说中女性移民流散身份建构方式的横向比较与分析,本文归纳出了影响身份建构各要素发挥作用的主要结构模式,即以种族、性别为核心变量,以阶级、族群、语言、宗教、年龄、代际差异等要素为辅助变量的多种组合模式。在这个框架内,上述要素并非孤立地发挥作用,而是在多个方向交织互动,共同建构女性移民的流散身份。同时,由于女性移民主体的个体差异,诸要素的组合方式及互动形式也呈现出显著差异。本文将后殖民女性主义批评理论与流散身份理论结合起来,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小说文本的细读,从微观层面对影响女性流散身份的多个变量进行系统考察。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结论对现有的流散身份理论是一种有益的补充,有助于推动该领域的研究向纵深发展,同时对研究其他当代英国女性移民小说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此外,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研究当代英国女性移民小说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英国战后的移民问题和多元文化社会构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同时对我们反思自身,学会如何尊重差异,提高国际交流中的跨文化意识也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论文主体共分五章。第一章“文献综述”,对四部小说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同时对“流散”、“流散身份”等概念进行了解释,并对流散身份研究与后殖民女性主义相关的文学和文化理论进行了梳理。第二章到第五章分别对《无所归依》、《砖巷》、《小岛》、《白牙》四部小说中女主人公的流散身份建构进行了细致的文本分析,阐释了不同因素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和影响。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熄风停汤治疗小儿抽动症的临床疗效。方法:38例用熄风停汤(自拟)加减治疗。结果:痊愈10例,好转2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7%。结论:熄风停汤治疗小儿抽动症疗效显著。
采用自制4-丁氧甲酰氨基甲苯2-异氰酸酯(BCATI)或4-丙烯酰氧乙氧甲酰氨基甲苯2-异氰酸酯(AECATI)改性(丙烯酸)环氧(酯)树脂制备涂料。结果表明,所用两种原料BCATI或AECATI中的-NCO与(丙烯酸)环氧(酯)树脂中-OH比为~0.25/1时,所制成的清漆
民国肇始,代议制初历实践,已然弊端尽显。章太炎在《华国》刊文主张恢复科道制,寻求消除代议制弊端的办法。《甲寅》复刊,在章士钊主导下,有关恢复科道制的讨论持续数月之久
从连续性方程出发,考虑浆液压力对土体孔隙率的影响,分析推导了浆液在多孔介质中的渗流规律,并给出了扩散半径的简单近似计算公式;然后将二相流理论应用到注浆研究中,假设孔
本文是汉译英翻译项目报告,翻译的文本为广西大学中加国际学院(SCIC)于2016年10月10日发布的《本科英语专业评估自评报告》,总字数为20768。该翻译文本为教育评估报告翻译,属
通过对2D12、4M10、4M20硫化氢气体压缩机运行中的故障现象进行分析、优化改造,取得了满意效果,从而确保了设备稳定运行。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Internet)、无线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出现了网络书店、电子图书、互联网等获取知识、信息的新方法,这些方法由于传播快捷、价格实惠、地域限制性小等优势
SS400含硼钢强度高、塑性好、工业化生产速度快,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和使用性能,应用广泛。硼对提高SS400含硼钢的综合性能有重要作用,但在实际生产SS400含硼钢时发现硼的加入也
根据CNNIC发布的《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止2014年12月底,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3.61亿,较2013年底增加5953万人,增长率为19.7%;我国网民使用网络购物的比例
信息网络是指使用互联网应用的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交互行为产生的大量的,相互作用的网络[1]。Newman在他的论文中第一次将这种在节点上存有信息的网络归结为信息网络。信息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