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后殖民语境中的女性移民小说是当代英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命题是跨文化语境中的流散身份。20世纪80年代以来,英国女性移民小说取得了长足发展,一批佳作相继问世。其中,琼·莱利的《无所归依》、莫妮卡·阿里的《砖巷》、安德里娅·利维的《小岛》、扎迪·史密斯的《白牙》是颇具代表性和影响力最大的四部作品。这些小说通过对战后英国移民及其后代生存经历的描写,显示了很高的艺术水准,在个性化的叙事中探讨了多元文化背景下的种族关系及文化身份等问题。不过,目前学界对英国女性移民小说的关注和研究还远远不够,尚无对这四部作品的系统性和比较研究。本文以后殖民女性主义批评和流散身份研究等相关理论为支撑,通过对《无所归依》、《砖巷》、《小岛》、《白牙》四部小说的文本细读和比较研究,从后殖民女性主义视角探讨女性流散身份的建构方式及其异同,论证了种族、性别、阶级、语言、年龄、代际差异、族群、宗教等因素如何在时空的参照系中穿梭交织,互相影响,建构起以异质、混杂、流动为核心特征的流散身份。通过对四部小说中女性移民流散身份建构方式的横向比较与分析,本文归纳出了影响身份建构各要素发挥作用的主要结构模式,即以种族、性别为核心变量,以阶级、族群、语言、宗教、年龄、代际差异等要素为辅助变量的多种组合模式。在这个框架内,上述要素并非孤立地发挥作用,而是在多个方向交织互动,共同建构女性移民的流散身份。同时,由于女性移民主体的个体差异,诸要素的组合方式及互动形式也呈现出显著差异。本文将后殖民女性主义批评理论与流散身份理论结合起来,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小说文本的细读,从微观层面对影响女性流散身份的多个变量进行系统考察。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结论对现有的流散身份理论是一种有益的补充,有助于推动该领域的研究向纵深发展,同时对研究其他当代英国女性移民小说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此外,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研究当代英国女性移民小说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英国战后的移民问题和多元文化社会构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同时对我们反思自身,学会如何尊重差异,提高国际交流中的跨文化意识也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论文主体共分五章。第一章“文献综述”,对四部小说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同时对“流散”、“流散身份”等概念进行了解释,并对流散身份研究与后殖民女性主义相关的文学和文化理论进行了梳理。第二章到第五章分别对《无所归依》、《砖巷》、《小岛》、《白牙》四部小说中女主人公的流散身份建构进行了细致的文本分析,阐释了不同因素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