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阳的多卷本长篇小说,因其时间跨度长,场景转换频繁,塑造人物众多,情节曲折复杂,同时又在正文中加入了许多随时随地逸出正文之外的插叙,似乎与行文主旨无关的典故、轶事,及采取的报刊随写随登长期连载的方式等,有论者认为其作品结构散漫。
如何认识高阳作品的特殊结构是探求高阳历史小说尤其是多卷本历史小说的重要问题。
在统治学界的西方文论里,一般的看法是重视所谓结构“统一性”、“统整感”的才算是优秀作品。而高阳却应其“以小说述史”的目的而必须在小说中穿插大量历史细节、轶闻琐事,这做法也许并不符合现代小说讲求结构“统一性”的要求,但并不能以此下结论说高阳的作品结构散漫。
从中国传统的叙事文学中可以发现,这种“不必要”的插叙并非特例,如世情小说中大量笑话、类书的插入,晚清小说中以时事新闻入小说的做法,高阳的这种“跑野马”不但不应该被看作是不重视小说架构的做法,反而,正如张大春所说,“尤应被视为高阳作品对现代小说的一个重要贡献。”这种“跑野马”现象在高阳的多卷本长篇历史小说中随处可见,甚至成为小说除情节之外的另一个主题,成为高阳多卷本长篇历史小说最大的一个特色。
本论文以高阳多卷本长篇历史小说的独特结构特点为研究对象。论文主体可以分为三部分:“高阳多卷本长篇历史小说的结构概论”、“《慈禧全传》的结构分析”及“影响高阳历史小说结构特点的几个因素”。从中西方对结构的不同看法对高阳多卷本长篇历史小说的作品结构进行探讨与分析,并从历史观、写作意图及中国古典叙事小说结构的影响等几方面来探讨影响高阳多卷本长篇历史小说独特结构形成的几个主要因素。
高阳的多卷本长篇历史小说分为“胡雪岩”系列、“红曹系列”及“慈禧全传”系列三个系列小说,其中,“慈禧全传”所采用的珠花式结构体现了高阳有意书写全景历史的意图。因此,本论文以《慈禧全传》为例来分析高阳多卷本长篇历史小说的结构特点,从中西文论对结构的不同定义着手,包括对“珠花式”结构的分析及从叙事学角度对《慈禧全传》“表层叙事结构”和“深层叙事结构”的分析,高阳的历史小说,特别是多卷本长篇历史小说被称许为“庶几乎史”并非没有原因,这种风格的形成与高阳历史学者的自我定位不无关系。高阳具有强烈的考据癖,体现在他作品中,“以考证入小说、以小说成考证”,考证与小说互相影响,愈到创作后期二者的结合愈趋紧密。
另外,高阳多年浸淫历史而提出的“中心势力”法则其实是指导高阳进行历史小说的一个内在依据,这也是高阳作品中关于宫闱斗争、政治风云的叙写特别细腻曲折的原因。
同时,因为高阳表现出“以小说述史”的企图,而在小说中大量穿插“无关紧要”的历史细节,从中国传统的叙事作品中可以发现这种所谓“不必要”的插叙并非特例。
这许多方面共同影响高阳历史小说的结构形成,并最终使高阳历史小说呈现出与“统一性”要求的现代小说完全不一样的特殊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