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50三元锂离子电池水平与竖直热失控传播传热特性实验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nterxjt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锂离子电池是近30年来最重要的发明之一,它具有能量密度高、无记忆效应、循环寿命长等优点。然而,锂离子电池在储存、运输和使用的过程中往往并非单一存在,而是以水平或竖直方向排列的电池组的形式出现。当电池组中某一单体电池受到高温、高压、过充或过放等外界刺激时,可能会在模组内引发热失控传播的危险事故。因此,对电池的热失控传播情况进行研究,从而了解热失控传播的热量传递特性,有助于保障锂离子电池组的热安全。对此,本文针对18650三元锂离子电池开展了以下研究:首先,对竖直方向锂离子电池热失控传播展开了实验研究。研究了电池的SOC(50%,80%和100%)和竖直间距(0,4,6和8mm)对两个竖直排列的电池之间热失控传播的影响,明确了热失控及传播的临界判据,通过对电池表面温度数据和实验现象进行分析,记录了不同工况下的热失控传播时间,研究了电池SOC和间距对电池竖直方向热失控传播的影响情况,并通过定性分析得到了竖直方向热失控传播的机制。研究表明,80%和100%SOC的电池能够发生竖直方向热失控传播的临界间距分别为4 mm和6 mm,当SOC等于50%时,电池不会发生竖直方向的热失控传播,且增加电池的SOC或减小电池间距都会在一定程度上缩短热失控传播时间。另外,对竖直方向热失控传播机制进行了定性研究。实验发现下层电池在热失控过程中会释放剧烈程度不同的两次火焰,在本文中将其分别定义为第一次的喷射火焰和第二次的稳定火焰,它们分别对应了竖直方向热失控传播中两种不同的传播机制:当电池处于热失控传播的临界条件时,热失控传播需要由第二次的稳定火焰触发;然而当电池所处滥用条件比临界条件更危险时,第一次的喷射火焰即可触发热失控的传播。此外,本文进行了水平方向热失控传播实验研究。通过改变电池的SOC(50%,80%和100%)和水平方向间距(1 mm和2 mm),并对实验现象、电池表面温度数据等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记录了不同工况下的热失控传播时间。结果表明,50%SOC的电池在1 mm间距下无法发生热失控传播;而80%和100%SOC的电池在1 mm间距下均可发生水平方向热失控传播,但当水平间距增加为2 mm时,均无法发生热失控的传播。热失控传播时间会随着SOC的增加而逐渐缩短,在1 mm间距下,对于80%SOC和100%SOC的电池,热失控传播时间分别为114 s 和 96 s。最后,利用铜管设计并开展了一项实验,计算了电池的表面换热系数和比热容,并进一步计算热失控传播过程中电池之间传递的热量,分别得到了水平和竖直方向热失控传播传热特性。实验结果表明,所用电池的表面换热系数为11.57 W/m2·K,电池的比热容为1120.2 J/kg·K,且100%、80%和50%SOC电池在热失控过程中释放的总热量分别为29.59、28.22和26.41 kJ。同时,结合实验的临界工况计算了电池发生热失控传播所需的传热量,得到触发100%和80%SOC的电池发生竖直方向热失控传播所需的最低热量分别为5.07 kJ和5.17 kJ。另外,为分别得到竖直和水平方向热失控传播机制,首先计算了竖直方向热失控传播中通过固体热传导传递的热量值占总传热量的比重,对于100%、80%和50%SOC的电池,这一比重分别为5.34%,5.19%和4.05%,并结合实验现象分析得出竖直方向热失控传播的主要传热方式为下方电池产生火焰的对流和辐射传热。而对于水平方向热失控传播,则分别计算了两电池间通过空气层的热传导值和通过壳体间辐射传热的热量,发现通过电池壳体间辐射传热占电池间传热量的比值随水平间距的增加而逐渐升高,具体表现为——对于50%SOC的电池,当水平间距为1 mm时,通过电池外壳之间辐射传递的热量占总传热量的比例为68.7%;对于80%SOC的电池,当水平间距从1 mm增加至2 mm时,通过电池外壳之间辐射传递的热量占总传热量的比例从57.3%上升至66.5%;对于100%SOC的电池,当水平间距从1 mm增加至2 mm时,通过电池外壳之间辐射传递的热量占总传热量的比例从59.0%上升至65.5%。综上,对比分析了电池分别在竖直和水平方向上热失控传播的传热机制,结果表明,对于竖直方向热失控传播而言,主导传热方式为火焰的辐射和对流,而在水平方向上,随着电池间距增加,电池壳体间辐射传热所占比例逐渐增大。本文通过实验分别研究了 18650三元锂离子电池在竖直和水平方向上热失控传播的规律,并创新了一种实验方法,计算了电池的比热容和表面换热系数,从而揭示了电池间热量传递的特性。本文的研究结果与创新方法,对于量化分析锂离子电池热失控传播机制以及热失控热量传递特征,提供了实验支撑。
其他文献
近年来机器学习算法已在材料计算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材料性质研究与新材料设计提供了全新的计算范式。其中,分子材料的属性预测作为该交叉领域的核心问题之一获得了高度的关注,大量工作利用图神经网络等机器学习模型在诸多分子属性上实现了高精度的预测。对于多种多样的分子属性,机器学习领域的多任务学习方法可以提供更加精确高效的预测模型。多任务学习旨在同时学习多个相关的分子属性,通过挖掘分子属性间关系来提升预测
学位
缺铁性贫血已经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补铁是临床上治疗铁缺乏症的主要手段。自1949年第一个纳米铁制剂——蔗糖铁注射液(Venofer?)被用于治疗铁缺乏症上市以来,世界范围内已批准上市多个纳米铁制剂及其仿制药。纳米铁制剂一般由铁核和不同的碳水化合物外壳组成,铁核、不同的碳水化合物外壳及其相互作用共同决定了纳米铁的体内行为。由于纳米铁制剂属于一种非生物复杂药物(NBCD),活性成分的结构和
期刊
由于复杂而精细的电荷、自旋、轨道和晶格自由度之间的相互耦合平衡,钙钛矿结构ABO3型B位过渡金属氧化物展现出丰富多样的物理性质,不仅成为当前凝聚态物理研究的热点之一,在新材料开发应用等方面也有着广阔的前景。因为过渡金属元素具有未充满的电子d壳层,其轨道的电子排布容易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不仅对我们理解物质的输运行为有很大的帮助,还有利于过渡金属氧化物在生产技术上的应用。例如,LaNiO3的氧敏特性使其
学位
随着5G时代的来临,电子和光电器件加速发展,电子设备逐渐趋于高度集成化。设备内部消耗的功率越来越大导致器件的安全性、耐用性受到威胁以及大量电磁波辐射干扰电器正常运行、危害人体健康等,这些问题会对设备的使用寿命和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影响。制备高散热高电磁屏蔽性能的电子封装材料已成为电子、光电器件进一步发展的必经之路。聚合物在新能源汽车、医疗设备和便携式电子设备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其较低的导热系
学位
在当今万物互联的大数据时代,压缩技术对于多媒体数据存储与传输是一项不可或缺的技术。几乎瞬时的可变长到定长编码(Almost Instantaneous Variable-to-Fixed Length Code,AIVF Code)是一类无损压缩算法,它的解析字是可变长的,码字是定长的,并且解析字不需要满足前缀性质。AIVF编码可以带来GB/s级别的解压缩速度,同时对于信道传输中比特翻转错误具备较
学位
新生代时期,亚洲板块和印度板块相互挤压碰撞,形成时当今地球上面积最大、最年轻的大陆碰撞造山带——喜马拉雅造山带,其记录了大量关于大陆俯冲、碰撞以及折返等信息,提供了大量野外研究的真实案例,为认识岩石的成因机制和喜马拉雅造山带的形成和演化提供了关键证据。本学位论文的研究区域位于雅拉香波片麻岩穹窿,是北喜马拉雅穹窿带最东端的片麻岩穹窿。北喜马拉雅片麻岩穹窿带位于特提斯喜马拉雅带上,是高喜马拉雅带在特提
学位
研究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联合多焦视网膜电图(mf ERG)评价蒙药明目十一味丸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wAMD)的临床疗效。研究方法:本研究全部病例来自于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眼科2020年1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70例(70只眼),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患者(35只眼),每月行1次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0.05ml,连续治疗3个月。
学位
产业引导基金可以有效引导和带动社会投资,增加创业投资资本有效供给,政府可通过政策实现定向支持新兴战略性产业发展,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国家支持下,产业引导基金发展迅速,但其隐藏的风险也不可忽视,特别是投后管理风险尤其重要,投后风险管理效果可能影响产业引导基金最终能否实现政策引导目标。加强产业引导基金投后风险管理,可以提高基金投资能力和投资效益,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促进经济
学位
随着移动通信的不断发展,各类新兴服务不断涌现。诸多新型业务的实现需求能与之相匹配的通信系统的吞吐量。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可以极大提升无线系统的容量。这契合了第五代(5-th Generation,5G)乃至第六代(6-th Generation,6G)通信系统的要求。为了提升大规模MIMO系统的频效、能效等性能,信道状态信息的
学位
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团结奋进的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曾在2019年春节团拜会上指出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家国情怀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爱家爱国相统一。高中生作为新时代的主力军,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所以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至关重要,不仅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国家观、民族观和历史观,而且有利于增强学生爱国使命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砥砺前行。该文以高中思想政治课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