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税制改革发展趋势的分析与预测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kkwwwbushiw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通过对建国以来我国税收制度变化的研究,分析我国税收制度存在的问题与矛盾,并深入探讨其形成原因。对在党的十六大及十六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确定的分步实施税制改革战略与我国现阶段的社会、经济环境下,我国税收制度如何发展和完善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并相应地提出一些具体税种的完善方法和措施,对我国税制改革的发展与完善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论文的总体框架和主要内容 论文共分为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中国税制改革的历史沿袭。着重对我国从1949年建国以来税收制度的制定、修改、变化做一个全景式的回顾,对我国所进行的四次重大税制改革的历史进行回顾和介绍。它们分别是:1950年至1957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税收制度;1958年至1978年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和十年动乱时期的税收制度;1979年至1993年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税收制度的改革;1994年至今的1994年工商税收制度的改革。在介绍的过程中,加入自己对税制改革的理解、分析与评判,并嵌入当时的政治、经济背景予以分析。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注重分析税制改革的历史延续性和局限性,为下面的税制改革发展趋势分析做铺垫。 第二部分:我国现行税收制度存在的弊端。主要阐述现行税制的存在弊端与当前改革、经济发展趋势不相适应,需要及时进行改革。该部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我国税收制度运行现状。通过1994年税制改革后我国历年的税收收入图表来分析说明我国税制的运行状况基本还是良好的。(2)现行税收制度的总体缺陷。指出我国现行税制最为突出的欠缺是宏观调控功能不全,调控功能弱化和扭曲。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点:税费配比不协调,以费代税、费挤税情况严重,税收发展的空间被严重压缩;主体税种的税制要素配置过于中性化,与税收承担的繁重宏观调控任务不相适应;税种间的税制要素配置不协调,经常产生税种之间调节功能对冲和异化的不良后果;税制内生调控机制残缺不全等。(3)我国现行税收制度的具体欠缺。这是对现行税制欠缺的细化,主要选取了几个重要的问题来加以说明。一、现行增值税的缺陷。生产型增值税与我国扩大内需的积极财政政策、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与税收的公平分配原则不相符;其调节导向作用弱于收入功能,与当前国家的政策导向不相吻合;二、现行出口退税机制的不合理性。因出口退税机制的原因使得退税政策支持外贸的促进作用打了折扣,“彻底退税”并非出口退税的终极目标,无论从理论分析还是从经济实践来看,“彻底退税”不是我国最有效、最合理的政策选择;三、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的弊端。现行内资企业所得税与外资企业所得税属于两个独立的所得税,在优惠目标、内容、形式、程度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但是其生产经营环境却是相同的,不利于企业之间展开公平竞争,税收负担因企业性质而异化,不利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规范,造成了国家大量税款流失,已经无法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四、个人所得税制的问题。主要是现行税法采用分类计税模式,难以体现公平税负、合理负担的所得税基本原则;对大部分应税所得税项目采用定额扣除,按次计征的办法,容易造成纳税人分解收入、多次扣除费用,存在较多的税收漏洞;五、现行财产课税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个人、家庭收入和财产来源渠道不清、透明度不高,缺乏明确的法律制度保障,导致征税缺乏明确的税基;财产课税体系不健全,税种设置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状况,调控功能缺位;财产税制度设计不合理,税基缺乏必要的弹性,征收面窄。六、社会保障税的缺位。我国目前的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尽完善,远不能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七、农业税存在的严重弊端。现行农业税制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均令人困惑,没有法理依据,带有强烈的历史烙印和行政自我授权的虚弱性,同时对城乡二元税制结构进行了简单评述,并指出这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最大问题。 第三部分:我国税收制度的发展趋势。这部分主要起过渡和承上启下作用,是从我国税制改革的历史中得出一个结论:一国的税制改革取决于一国的国情和政府的社会经济决策,其功能作用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观的转变而转变。并指出十六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关于税制改革的内容就是我国税收制度改革的基本趋势、思想和核心。并进一步阐述了在改革方略的选择上应采取在现行税制的基础上局部完善和调整的渐进式策略。 第四部分:完善我国税收制度的对策思考。此部分在第二部分、第三部分论点的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税收制度的具体措施和办法。一、增值税的改革侧重于改变类型,从生产型增值税逐步过渡为消费型增值税;同时扩大增值税税基;二、出口退税并不一定真的以“彻底退税”作为政策目标,而是实行相机抉择的退税政策,根据国际和我国的具体情况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退税政策;三、企业所得税的完善措施是重新立法,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并对税收优惠政策予以规范;四、个人所得税要实施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混合计税制度,同时完善个人所得税改革的配套措施;五、重构我国的财产税制,建立“大财产税”,即只设立一个税种,名称即为“财产税”,然后将社会各类适应课税的财产项目作为财产税的税目,分别确定计税依据和税率,分项进行课征,同时对“物业税”进行一定程度的探讨;六、适时开征“社会保障税”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以此来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七、逐步取消农业税制度,基本统一城乡税制。我国农业税的改革走向应该是:取消专门面向农业和农民的税费,按照税基广、税率低的原则,走国际通行的城乡一体、以增值税为主体税种,其他多税种并存的道路。 三、论文的主要贡献或创新点 目前,我国国内在财政界、税务界对我国税制存在的问题分析得比较透彻,一些观点基本都能达到共识。如我国税制中收入功能相对完备,宏观调控功能相对缺失。在如何完善方面,增值税、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农业税等税种的发展趋势在理论界已经得出大致相同的意见,增值税由生产型逐步向消费型转变;企业所得税重新立法,将两套税法合二为一;农业税制将逐步取消农业税等涉农税种,减轻农民负担,建立城乡统一税制。而在出口退税机制改革、社会保障税、物业税的开征等方面,却存在着较大的争议,有些意见甚至相左,如出口退税机制的改革。一些专家学者认为彻底实现零税率是出口退税的目标,而另一种意见则认为出口退税率应采取相机抉择的政策;物业税作为一个新兴税种,其征收范围、对象等也存在着不同的争议。 本文在对我国建国以来的税收制度变迁过程进行分析后,得出税制改革要与我国当时具体国情和社会经济政策相适应的结论。而在当前,十六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关于完善财税体制,深化金融改革的内容就成为今后我国税制改革的方向,是税制改革发展的基本趋势、思想和核心。 在明确了税制改革的方向和核心问题后,根据近年来有关专家学者对税制改革和一些具体税种的完善和发展意见,进行整理、筛选。并根据笔者对中国税制历史沿袭的分析,我国现阶段的社会经济发展形势,以及在具体税收工作中积累的一些经验,形成了对我国税制发展趋势的分析与预测,并就各个相关税种的完善与发展,结合有关专家学者的观点,提出了相应的改革对策,形成较为完整的关于税制改革完善发展的理论文章,对我国税制改革的发展与完善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相信随着中央分步实施税制改革战略的逐步推进和财税理论的发展,我国的税收制度会更趋向于理性和完善,并符合中国的国情。
其他文献
在我国政府提出企业“走出去”战略的大前提下,中小企业“走出去”同样不可忽视,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离不开中小企业,区域经济的繁荣也离不开中小企业,中小企业要发展就必须“走
中国中小企业板已于2004年5月17日设立,这是向最终设立创业板市场迈出的关键性一步.中小企业板块的建立,有利于更大范围地发挥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有利于缓解中小企业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