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从两个方面对“桑黄”菌进行研究;一是对保存在本实验室的10株不同来源“桑黄”菌株进行比较,这些菌株已被鉴定为“桑黄”,通过比较这10株“桑黄”菌生长速度,发酵产物的活性物质含量,从中选出性状优良的菌株;在此基础上,通过对野生“桑黄”和人工种植“桑黄”的比较,初步确定出人工种植“桑黄”和野生“桑黄”品质上的差异,为人工种植“桑黄”的质量评价和最佳采收期的确定提供理论依据;二是对同一地区不同树种上采集到的野生“桑黄”进行分类鉴定,我们从吉林通化采集在民间均作为“桑黄”入药的子实体,对其外观形态及有效成分进行比较,同时探讨其最佳的鉴定方法,为进一步分类打下基础,也为规范民间“桑黄”的使用和野生“桑黄”子实体的采集提供依据。在本实验室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对本实验室保存的10株不同来源的“桑黄”菌株进行比较,这10个菌株分别来自于安徽、吉林、河北、黑龙江、辽宁5个省及北京药植所真菌室保存,采用相关实验方法对这10个菌株的生长速度,发酵产物的生物量、活性物质含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菌株SA4生长速度最快,达到了3.4800mm/d;菌株SA7的发酵产物生物量、黄酮产量最高,分别为0.4418g/L、1.8383g/L;菌株003的胞外多糖含量最高,为0.4803g/L。这些数据可以在生产中作为以不同要求为目的产物时的参考数据,为以后的科研及实践打下基础,也为寻找更好的菌株提供参考。研究比较不同生长年限人工种植“桑黄”及野生“桑黄”的生物学特性,从而确定人工种植“桑黄”与野生“桑黄”品质上的差异,同时初步确定人工种植桑黄的最佳采收期。取1年生、2年生、3年生、4年生、5年生人工种植“桑黄”及野生“桑黄”子实体,测定比较人工栽培不同生长年限“桑黄”子实体以及野生“桑黄”子实体的多糖、总黄酮、总三萜含量,其中2年生人工种植的“桑黄”子实体3种有效成分的含量均优于野生“桑黄”子实体,多糖含量为2.2160mg/g,总黄酮含量为3.4299mg/g,三萜含量为0.6045mg/g,而野生“桑黄”子实体多糖含量为1.5750mg/g,总黄酮含量为1.7541mg/g,三萜含量为0.3220mg/g。如果仅从这3种成分考虑,可以初步将“桑黄”的采收期定为2年。研究比较了采自于同一地区不同树种的野生“桑黄”子实体,“桑黄”作为一类珍贵的药用真菌,其基原物种混杂,在民间及科研上使用的“桑黄”种类繁多,子实体形态各异;本实验组为规范“桑黄”的野生资源,从吉林省通化市采集了8个常见树种上生长的野生“桑黄”子实体共27个,对其外观形态进行描述和比较;从子实体形态比较的结果初步显示一个树种上可能有多种“桑黄”菌生长,同一种“桑黄”也可能在多种树上寄生。通过对不同树种“桑黄”子实体形态的研究,有助于从形态上区别“桑黄”的真伪。初步掌握了“桑黄”自身所特有的一系列基本特征及鉴定方法,为“桑黄”种源的规范及优良菌株的选育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在研究比较来自于同一地区不同树种野生“桑黄”子实体形态的基础上,对其中8个不同树上采集到的11个在民间均以“桑黄”入药的野生“桑黄”子实体的有效成分-多糖、总黄酮、三萜类化合物的含量进行了比较,为其种源的规范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