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并购是企业资本运营的一种重要形式,是企业高速成长的一种有效方式,也是企业进行行业转移、产业延伸的便捷路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乔治·施蒂格勒说:“没有一个美国大公司不是通过某种程度、某种形式的兼并、收购而成长起来的,几乎没有一家大公司主要是靠内部扩张而成长起来的。”作为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并购对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越来越成为各国企业广泛使用的一种经济工具。并购是实现企业外部扩张的有效而迅速的主要形式,是企业迅速崛起、提高效率、增强竞争力的成长发展战略。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使并购以更大的规模突破国界,并购企业能够迅速完成全球化市场布局,在未来的全球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在国内随着并购贷款的放开和十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出台,企业并购作为产业整合的主要手段,已上升到关系我国经济整合,提升竞争力和经济结构优化以及企业走出国门、进入世界500强企业的重要问题。 而对企业并购的研究理论众多,涉及企业管理、财务管理、资本运作等多项领域。在对企业并购的研究过程中,对企业的并购动机研究是一项重要的工作。现有的并购动机理论主要包括:协同理论(包括经营协同理论、管理协同理论、财务协同理论)、市场势力理论、价值低估理论、代理理论、管理主义理论与自大假说等。协同理论是企业进行并购最常见的动机,被理论界和实务界所广泛认可。相对于被广泛认识与研究的协同理论而言,对并购动机的管理主义理论的案例研究还处于相对较少的状态。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并购湘火炬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至今为止国内重型汽车领域最大的并购案。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大功率高速柴油机的主要制造商。湘火炬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最大的重型汽车整车及核心零部件生产企业。潍柴动力和湘火炬是我国汽车产业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上市公司。潍柴动力并购湘火炬将会重构我国汽车产业竞争格局,对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未来发展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本文仅以并购动机理论为支点,从企业并购动机的角度,对潍柴动力并购湘火炬案例进行分析,运用了并购动机的经营协同理论、管理协同理论、价值低估理论、管理主义理论。潍柴动力并购湘火炬的并购动机包括基于企业外部环境视角的并购动机与基于企业内部视角的并购动机两方面。基于企业外部环境视角的并购动机包括:我国汽车产业政策的有力推动;重型汽车行业发展前景广阔以及资本市场湘火炬股票价值被低估。基于企业内部视角的并购动机包括:解决控制权之争、股权归属问题,与股东中国重汽博弈;扩大企业规模的需要;实现纵向一体化,发挥经营协同效应以及通过有效的管理整合实现管理协同效应。其中解决控制权之争、股权归属问题是本文运用并购动机的管理主义理论进行分析的重点之一。本文的观点是通过并购,潍柴动力管理层能过迅速扩大公司规模进而提高控股股东对现任管理层的依赖程度,进一步巩固其公司控制人的合理地位,解决控股股东对公司控制权的争夺这一问题。而由于湘火炬的企业规模、业务发展的特殊性,通过并购湘火炬增强了潍柴动力对控股股东的离心力,有利于潍柴动力的产权归属问题向公司管理层方向发展。 在分析潍柴动力并购湘火炬的并购动机之后,本文对案例企业并购前后的并购绩效进行了分析与评价,以检验以上并购动机的效果。综合运用了企业业务指标、财务指标以及市场指标的分析方法。在对业务指标的分析中,主要对案例企业并购前后的核心产品销量、市场占有率业务指标进行分析。在对财务指标的分析中,主要对案例企业并购前后的主营业务毛利率、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净资产收益率、基本每股收益以及综合绩效评价指标进行分析。其中,综合绩效评价指标选择中国重汽、福田汽车、东风汽车、江淮动力四家重型卡车上市企业2005年—2010年上半年上市公司数据作为评价的标准值。选择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总资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资产负债率、已获利息倍数、销售增长率、资本保值增值率八项财务指标,规定其在综合评价中的比重。将潍柴动力、湘火炬实际财务指标与标准值比较,计算加权得分和综合得分,以此评价案例企业并购前后的综合绩效。在对市场指标的计算与分析中,用并购企业窗口期的累计超额收益率市场指标对案例企业的并购绩效进行检验。 通过对潍柴动力并购湘火炬的并购绩效分析,可看出,经过对湘火炬的并购与整合,潍柴动力扩大了市场规模,核心产品市场地位凸现,主营业务毛利率提升,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大幅下降,净资产收益率、基本每股收益大幅提升。实现了并购的经营协同效应与管理协同效应,大幅提高了经济效益,实现企业高速发展。在竞争愈发激烈的重卡市场中,并购湘火炬后的潍柴动力公司经营业绩得到了显著提高,总体并购绩效理想。资本市场认同了并购事件,潍柴动力收购湘火炬为投资者带来了显著的正财富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