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不同文化所提供的语用预设常会造成理解上的失误,近20年来,国内外很多语用学家们在这个领域作了大量的研究。但纵观这些学者对跨文化语用学的研究,对跨文化语用失误的理论分析还多停留在Grice的合作原则,Leech的礼貌原则以及Brown和Levinson的面子理论上。本文拟用关联理论这一新的认知科学对跨文化语用失误的本质及其原因进行分析,一方面旨在证明关联理论对跨文化语用失误现象有极强的诠释力,另一方面为促进交际法教学提供新的依据。 Sperber和Wilson的理论研究并没有涉及到跨文化交际领域,而是以同一文化背景下的交际为主。关联理论的框架是否可以用来支撑跨文化语用失误的研究是本文讨论的一个重点。关联理论对语用学的定义是这样的:语用学是研究普遍认知原则、话语理解能力及其所产生的语境效果的一门学问(Sperber and Wilson,1987)。这个定义表明交际的失败与成功取决于交际者对话语理解的正确与否。Wilson1994年在他的Relevance and Understanding一文中也提到:关联理论旨在表明人类行为及其对话语理解的吻合性。由此不难看出,关联理论可以对交际的成功与失败作出合理的解释。笔者认为,关联理论对跨文化语用失误具有同样的诠释力,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关联的程度性和关联的全面性。首先,从话语间的最大关联到完全不关联,关联的程度与会话蕴涵是密不可分的。话语理解的过程就是寻找关联的过程。由于跨文化交际是发生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之间的语言交流,语境效果差,关联程度小,听话人往往要付出比和他的同族人交流时更大的努力才能寻求出话语之间的联系,因此语用失误常常发生。关联的程度性使得关联理论在解释跨文化交际的语用失误上显示出它独特的优越性。其次,关联理论的交际观既没完全抛弃传统的代码模式,相反,认定编码与解码是推理的基础;又同时进一步修正和补充了Grice的推理模式,指出语言交际是一个认知——推理的互明过程,对话语的理解馨硕士学位论文MAS.rER、S丁1正515就是一种认知活动。为实现相互之间的互明,保证交际的成功,交际双方在交际或理解语言时,只需找出话语之间的关联。由此可见,相比于Grice的“合作原则”,关联理论的全面性使得关联理论对于跨文化交际过程的描述更为直观、自然。 本文的另一重点是在关联理论的基础上,对语用失误的本质及其原因作了新的具体的论述。美国学者wolfson认为,语用转移(pragmatic transfer)是导致这种交际障碍的本质原因。在Wblfson看来,语用转移就是指说话人在同外族人打交道时套用了母语的语用规则,从而导致了交际上的理解困难。但笔者认为,语用转移对语用失误的解释似乎还只是停留在表面上。根据关联理论的“经济原则”(prineiple of eeonomy),交际的目的不仅是成功地传递信息,交际者还希望以最少的投入来获得最佳的实际效果。这显然与话语的关联性有关。这种关联性作为语境效果和付出的努力之间的一种关系,虽不能运算,也不能量化,却是导致跨文化语用失误现象的本质原因。对于跨文化语用失误的具体原因,本文从五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对“明说”乃至“暗含”的不解;对听话者能力的过高估计;对隐含前提的不同理解;对潜在关联的认识不清以及会话双方认知环境的不同。 关联理论作为一种新的认知理论,确实给我们解释跨文化交际带来了新视角。但值得注意的是,同别的任何理论一样,关联理论也有其局限性与不完备性。在SPerber和Wilson看来,交际时个体之间的差异仅仅是他们认知环境之间的差异,从而忽略了人类交际中的社会文化特征,但交际毕竟是面对面的交际,所以合作和礼貌是不可或缺的因素。关联理论作为迄今为止最有说服力的解释交际活动的理论,仍需要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