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国家统编教材的现代中医内科学理论体系框架研究

来源 :北京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chelseain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医内科学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理论,随着现代医学和科技的发展,中医内科学也在不断充实、丰富和完善,形成了具有独特知识理论体系的一门医学学科。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医内科学进入崭新发展阶段,伴随中医教育事业的发展,中医教材成为认识和学习中医的重要途径。以教材为标志,将现代中医内科学理论体系进行系统化、结构化构建,逐步形成更适合现代临床实践和教育教学工作的现代中医内科学理论体系框架。通过对中医内科学理论体系框架构成内容和构建过程的梳理,系统总结现代中医内科学理论体系框架的演变特点,完善理论体系框架,进一步深化认识中医内科学知识理论体系和内在深层结构。本研究选择1949年至今的中医内科学教材(国家统编与规划教材),开展教材编写背景、内容沿革、框架结构、概念定义及相关理论表述的深入分析;提炼、梳理、研究、确定中医内科学教材在理论体系框架及相关理论内容的表述。对各个时期的教材进行比较分析,试探讨各个时期的变化,阐明现代中医内科学理论体系框架的形成及演变过程,明确理论体系框架在各个时期的特点如何,总结现代中医内科学理论体系框架演变特点及变化规律。以期通过上述研究,促进教材建设与学科发展,加强理论与临床实际的联系。本文第一节对中医内科学学科概念的形成和发展进行了探讨。中医内科学是一门临床学科,同时也是教学科目。学科作为一个发展中的概念,随着历史的演进和时代的发展,内容总是在不断地丰富和变化的。中医内科学学科的形成过程,就是人们对人体和内科疾病认识的过程。本节从教学科目和临床学科两个角度出发,概述了中医内科学学科概念的发展过程,最终形成了以教材为标志的现代中医内科学概念。本文第二节对以中医内科学统编规划教材为标志的现代中医内科学理论体系框架进行了梳理。分别对教材编写沿革、理论体系框架构成要素和各时期框架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基本勾勒出了现代中医内科学理论体系框架。本文第三节是对现代中医内科学理论体系框架中关键概念、原理、法则的"归真"研究,揭示现代中医内科学理论体系演进过程,进一步规范、明确现代中医内科学理论体系框架的表述。本文第四节是基于上述研究内容,对现代中医内科学理论体系框架的演变特点进行归纳总结。中医内科学理论体系始终处于动态的前进和演变过程,在临床实践的需求和经验积累的推动作用下,在近现代中西方思想文化交融的过程中,在经历从传统中医到中西医汇合再逐渐回归传统中医的发展过程中,在充分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时代需求的创新与突破,逐步形成更适合现代临床实践和教育教学工作的现代中医内科学理论体系框架。本文最后一节是归纳总结。中医内科学理论体系是一个具有广泛性和开放性,在继承与创新的过程中,不断发展的知识体系。在诸多因素影响下,以教材为标志的现代中医内科学理论体系框架逐步趋于稳定,通过对框架的研究,进一步深化认识中医内科学理论体系和内在深层结构,探寻框架演变特点及规律,从而完善理论体系框架,促进教材建设与学科发展,加强理论与临床实际的联系。
其他文献
随着半导体及纳米材料制造业及高精度测量领域的迅速发展,基于压电陶瓷的高精密定位技术在许多领域中应用广泛。但压电陶瓷本身具有的强烈迟滞非线性严重影响了控制精度。本文
目的:探讨动态检测血清补体、免疫球蛋白及炎性细胞因子在儿童肺炎支原体(MP)感染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MP感染患儿60例作为MPP组,同期健康体检儿童6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患者心理弹性现状,并分析其心理弹性与一般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3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心理弹
目的:通过观察化痰通脉汤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痰瘀互阻型)的临床疗效,评价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符合入选条件的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痰瘀互阻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
目的:观察中药达明饮对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气阴两虚、瘀血阻络证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及大型血小板比率(P-LCR)的影响,探讨该药可能的作
本文以豫东安村为个案,探讨了人口大量外流对村级治理的冲击,认为村庄人口大量流出造成了村庄治理的困境。其表现为:人口外出虽然带来了村庄经济总量的增长,但村治的汲取能力
目的:探讨黑龙江地区小儿手足口病证候特征及证候演变规律,以期为临床制定手足口病中医辨证方案提供依据,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防治工作。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通过
我国油田企业内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一方面是开采难度加大增加了油田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另一方面原油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使得我国油田企业需要“走出去”参与国际石油公司的
聚驱后井网调整非均相复合驱是一种新的聚驱后油藏提高采收率接替技术,目前处于先导实验阶段。由于对其开发效果及开发特征尚不了解,对其驱油机理尚不明确。因此,分析聚驱后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