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树林为自然分布于热带亚热带潮间带的木本植物群落,是海洋环境中特有的森林类型。生长于这类特殊植物体内的内生真菌在物种分布、代谢途径或代谢产物多样性方面都有其特性。这类真菌具有产生结构新颖、生物活性多样的化合物的潜力,是潜在的微生物药物开发资源。本文对分布于福建省南部沿海的主要红树植物秋茄(Kandelin canda)、桐花树(Avicennia marina)和白骨壤(Aegiceras corniculatum)的内生真菌资源进行初步调查,并对分离菌株的抗菌、抗肿瘤活性及高活性菌株的代谢产物进行初步研究,为深入开发利用红树植物内生真菌资源提供依据。对三种生长于不同地点的主要红树植物的内生真菌的丰度及分布调查结果表明,红树植物内生真菌的数量在40-220CFU/g湿树皮之间。红树植物体内真菌的分布受到植物种类、树龄及其生长环境的生态因子等因素的影响,生长在同一地区的不同种红树植物或生长在不同地区的同种红树植物内生真菌的丰度及分布均有所不同。从三种红树植物树皮样品中共分离到125株内生真菌。以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lococcus aureus)、白色假丝酵母(Candida albicans)、镰刀菌(Fusariumsp.)等敏感菌为指示菌,采用滤纸片法对这些菌株进行抗菌活性检测。结果表明,共有26株内生真菌(占总分离菌株的20. 8%)对一种或多种指示菌有抑制作用。无孢目菌株在抗菌活性菌株中所占比例最大,占42. 3%。三种植物分离得到的内生真菌的抗菌活性菌株所占比例相差不大,为20%左右。采用噻唑盐快速比色法(MTT法)对内生真菌进行抗肿瘤活性检测。结果表明,共有11株(占总分离菌株的8. 8%)菌株对KB和/或HL-60细胞的生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秋茄、桐花树和白骨壤内生真菌的抗肿瘤活性菌株各占供测菌株的11. 6%、5. 7%和4. 8%。在11株活性菌株中,发现两株具有高抗肿瘤活性的菌株,其中菌株HQ1对KB、HL-60、 HeLa、BGC、SPC-A-1等5种癌细胞的ID50分别为3,600、 3,600、 5,400、 1,800和150, -摘 要-菌株FQ对前四种癌细胞的山。。分别为5,400、3,600、1,800和150,对SI。C-A-l则没有活性。 对两株活性菌株 HQI和 FQ10产生的代谢产物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从菌株N10的发酵液中分离到一个纯化合物,经电喷雾质谱(ESIM*红外(IR)和核磁共振(NM)等波谱分析确定该化合物为环(酪-脯)二肽,该化合物是首次在微生物中发现的,其生理活性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从菌株HQ的发酵液中分离到一个具有高体外抗肿瘤活性的化合物,经结构分析确定为已知化合物布雷菲德菌素A(BFA卜 BFA在多种陆生真菌中均有发现,但尚未见从海洋真菌中分离到该化合物的报道。